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飞越唐朝 > 第二章潼关失守(上)

第二章潼关失守(上)

舒瀚之勇,即使不能取胜,但是要再杀回潼关,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安守忠的到来,却使他绝望。

    不过他并不打算立即投降,而是带领大军接战。

    这一场真正的较量。

    这是李隆基当年最精锐部队和安禄山的较量。

    这场大战虽不惨烈,可是即便是精锐如史思明的骑兵,也不能一鼓作气的拿下哥舒瀚。

    只见哥舒瀚带兵四面冲突,血染征袍。

    他这倒不是听唐朝的话,要将投降的戏码演绎的逼真一点,而是他心中的确存了要报答李隆基的意思。再怎么说,李隆基对他的知遇之恩,也是深重的。

    两军混战,可是哥舒瀚手下之兵渐渐抵挡不住。

    原来,安守忠之所以能及时的赶来包围哥舒瀚,乃是安禄山的“皇令”。

    就在潼关之战前不久,安禄山忽然接到确切的情报,哥舒瀚想要出其不意的偷袭史思明。

    向安禄山透露这个消息的人乃是他手下谋士严庄。

    据严庄的报告,他是无意之中出去打猎,抓住从潼关上逃走士兵之后,逼问得出的消息。

    其实,这个消息是唐朝故意让凤萧泄露给严庄的。

    严庄知道这是唐朝的意思,自然要透露给安禄山。

    安禄山带领大军在潼关西北十余里驻扎,正在为久攻不下潼关而发愁。他其实在就想带领大军和史思明会合,攻打潼关,可是心中又担心攻打不下来被手下将领所笑。

    他也不是笨人,看了潼关的天险,他也明白一个道理,即使真的派百万大军去攻打,也未必能打得下来,毕竟在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兵力的多少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他派出蔡希德和田承嗣各带十万步兵前去支援,已经是他的底线。

    但现在有了这样的机会,他当然不能放过,立即派手下大将安守忠带兵前去支援。

    哥舒瀚带领大军和数倍于自己的兵力激战了两个时辰,渐渐支持不住,但是史思明忽然长刀一举,下令停止攻击。

    “所有将士,立即停止作战,原地待命!”

    作为大燕的天下兵马大元帅,所有的大将,在没有安禄山的情况下,都归他节制。

    于是,蔡希德、田承嗣以及安守忠都停止攻击,只是将大军散开,如铁桶一般的包围住哥舒瀚。

    ……

    其实,史思明深有谋略,故意使散布在潼关四周的士兵纪律废弛,为的就是要引得哥舒瀚出来偷袭,他先前的溃败乃是一种伪装。

    其实他真正的精兵,都驻扎在夹山一带。

    史思明最初的打算,只是要取得胜利,并非要想生擒哥舒瀚,但是安禄山派蔡希德和田承嗣前来支持,才使他想要全歼哥部。

    以他的身份,攻打区区一座潼关就费了这么大的力,早有不少的将领在背后说他无能。以四时万的兵力若不能全歼哥部,他真的是自己没有脸面。

    现在可好,安守忠居然在这样的时候带兵来援,那可是他建绝世之功的好机会,现在有了五十万兵马,是哥舒瀚的十倍。

    他这一下令停止攻击,安守忠很是不满,骑马冲到史思明的面前:“你是怎么搞的,这些都是叛逆,为什么不全部杀光?”

    和安守忠的想法一样的将领大有人在。以区区的一座潼关,居然抵挡了安禄山上百万的军队,的确使这些一向在北国战无不胜的军队感觉耻辱。

    史思明知道不少的将领对自己这个大元帅的位置很不满,其中最不满的就是这个安守忠,明白他这是借题发挥,冷哼了一声,如平地起了一声虎啸,不回答他的问题,却用眼睛瞪着他:“安将军,你不听我的命令,擅离职守,在三军之前脱离自己的兵前来质问我,不管有没有理,都是杀头的罪名!我敬你是大将,不追究,即使有什么是非曲直,将来在皇上面前由他圣裁,速速回军,不然的话,我可以将你就地格杀?”

    史思明当然不是威胁,排列在他身后的上万亲兵随时接受他的命令。安守忠知道,只要自己一个应对不当,就是血溅当场的下场。他也知道自己的资格是老,但是武功不及史思明,他说要在三军之前杀人,也并不是没有可能。听了史思明这番充满威胁的话,冷笑数声,终于策马回到自己的军中,心中打定主意:到时候到了皇上面前,我看你是不是还能有这样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