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飞越唐朝 > 第三十一章劫寨

第三十一章劫寨

之,唐朝算是摸清了郭子仪的厉害,进兵有法度,军纪严明,而且不受自己所激。

    唐朝曾手持玄铁重剑,公然在辕门之外单单向郭子仪搦战,但是这老滑头居然一直托病不出,任唐朝百般辱骂,他就是不理,反而时不时的派出小队骑兵骚扰唐朝,虽然几次都失败了,却趁机修缮了自己的营地,加固了防守,一副我不怕耽误时间,要和你耗下去的味道。

    现在正是秋高气爽时候,两方士兵都有跃跃欲试之意,但是唐朝深知,如果以强攻的巨大代价,即使战胜了郭子仪,肯定也是元气大伤,到时候再遇上安禄山的大军,那不是坐以待毙?

    所以,唐朝心清楚,这数万大军,是自己的本命精血之所在,绝不能轻易的损伤。而且,他刚刚还得到消息,李格桑封狼正轩为大元帅,而且是唯一的大元帅,统兵八万进逼长安。

    长安形势到现在为止更加严峻,舍瓦即使不攻打,城也有不少人出城投降。

    他在帐子之来回的踱步:“我就不相信,郭子仪,你这个时候真的不急,绝不相信!”

    他已经做好了追击郭子仪的一切准备,水6具备。

    可是这厮还不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看看已经相持了七日的时间。

    “父帅,您已经有了击败唐朝之计?”郭瑷脸露喜色。

    “不错,所以你们不用担心,只按我吩咐就行去做就行了!”

    “是!”所有将领整齐的回答,显然对主帅有绝对的信心。

    唐朝在帐子之筹思对策,忽然一股彻骨的寒意袭来。

    为什么?

    这是为什么呢?武功到了他这样层次的人物,除非是万年的玄冰,否则,即使是在暴风雪之赤身而行,也视同等闲,但他在这刹那之间却感觉到彻骨的寒意。

    奇怪,这究竟是为什么?

    当他这样再次的问自己的时候,蓝鲸进来报道:“唐大帅,郭子仪率军在西河之外偷偷安排船只,似乎想要西渡黄河!”

    唐朝立即道:“备马,传令下去,三百前锋营士兵跟随我去看看,其余人原地待命,不得有误。”

    须臾之间,火电马到了,唐朝一跃而上,身后辛白江带三百骁将跟随。

    唐朝随即登上附近一处土山,上面有临时搭建的行军嘹望台。

    一登上去,唐朝就看到,无数的士兵都在搬运粮草船只,显然是准备撤退之意。

    这样的情形,换了是任何人看了,都会以为是郭子仪已经熬不住了,要离开此地,迅援救京师。

    的确,李隆基催促郭子仪绕道救援长安的使节已经来到了河内军。

    但不知道为什么,唐朝看到郭子仪撤兵,并没有想像之的高兴。

    相反,自己身上那种彻骨的寒意,却是深深的笼罩在了他的心里。

    郭子仪向有会用兵之名,他如果要走的话,何必和自己相持到现在?而且,撤兵这样的事情,本来是军的大机密,为什么他竟然放心的让我看到?

    这样白日青光的准备战船,自己肯定会现。

    那这就说明,也许郭子仪所弄出来的撤兵,也许是一场假象,那,他想干什么?

    他或许的确已经奈不住了!

    唐朝瞬间在心下了判断,他清楚郭子仪现在面临的压力!

    当夜子时,郭子仪亲率大军八万余人进击唐朝,他居然劫寨!

    唐朝的寨子,依山傍水而下,左右前后皆合法度,他居然冒险劫寨。

    但到了今天这样的地步,郭子仪也没有什么办法了,只有行险以图侥幸。他知道,再不前去长安的话,李隆基说不定就已经把自己看作叛逆一路了。

    李隆基对他有识重之恩,他怎么也不能背叛。

    郭子仪一马当先,运枪如神,天蹦地坼一般的带领骁将冲进了营寨,一枪向营帐之的唐朝刺去,却忽然叫声糟糕。因为那主将模样的人应枪而倒,原来是一个稻草人。

    “唐朝太狡猾了,我们快撤,冲出去之后不要管其它的,直接渡过黄河,在长安城下相会!”

    就在此时,唐朝的伏兵尽起,从四面八方杀向郭子仪,将他围在垓心,从咚咚的战鼓之,传来了唐朝雄浑的声音:“捉住郭子仪,赏万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