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飞越唐朝 > 第七十八章谗者当诛

第七十八章谗者当诛

是南诏的精锐,虽然只有三千人,但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只选择一个据点进行突然袭击,控制了烽火台,谁也防备不了。”

    这个时候,李林甫忽然出班奏道:“皇上,臣有话要。”

    李隆基一笑,嘿嘿,这小子要来反驳我的话了,但还是和颜悦色的道:“李爱卿,你想什么?”

    “回皇上,臣以为,烽火台要是守备森严,防范周密的话,并不会被人攻一个措手不及,不定要是及早示警,还可以调动大军围捕狼正轩。”

    李隆基脸上现出一丝不屑,哼,这老家伙,还真敢和朕对着干了,他以前和从来也不敢这样啊,但转念一想,顿时就释然了,朕这段时间也大大的扫了他宰相的面子,也许,章仇兼琼真的不是一个将才,只是一个武夫,你要他像上次一样打个漂亮仗,他能够办到,但要他治理好**,却是不行。但自己的话已经出口,自来天子无戏言,也是正色道:“李爱卿,你刚才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不过,剑南战线太长,还要防备吐蕃,狼正轩以精锐之师实施突袭,的确很难防备,而且以实力而论,双方悬殊过大,即使有烽火台示警,但狼正轩带领的都是骑兵,这次兵败,实是有因。不过,胜就是胜,败就是败,朕在这里这话,不是想给章仇兼琼洗刷战败之罪,而是就事论事,胜则加赏,败则思刑,章仇兼琼将军上次有大功,这次有大过,而且功过相当,所以二者抵消,朕和满朝文武都静观剑南战事,到时候再做定夺吧!”

    满朝文武见李隆基高大的身形屹立在龙椅里,出这样的话来,已经知道皇上是铁了心相信章仇兼琼的忠心了,不敢出丝毫声音。

    李隆基的眼光在众臣子身上扫过,忽然停留在跪在地上不敢起来的唐朝身上:“唐巢,你知罪了吗?”

    “臣,臣不知,请皇上告知。”,老子又有什么罪,我所的,哪样又不是真话,只不过,目的有点不良。

    李隆基就道:“你这就叫进谗言,你知道吗,每每看到你这样的臣子,我就想到小人两个字。”

    啊,唐朝一听,心中凉了半截,皇上,别了行不行?

    但李隆基显然还想再几句:“谗者当诛!唐朝,你知道这话的意思吧?”

    唐朝的腿打了两闪:“臣知道。”

    “是什么意思?”李隆基大声的问。

    唐朝就战战兢兢的道:“是,是进谗言的人,应该被,被诛。”

    李隆基就笑了起来:“很好,回答得很好,那朕问你,你这样做,该不不该诛?”

    这可要了唐朝的命,要是不该吧,显然没有揣摩圣意,有很大的风险,要不当诛吧,万一皇上因为这事将自己杀了,可就大大的不值了。”、

    正在他五心不定的时候,李隆基冷笑一声:“怎么,这么简单个问题就把你拦住了?”

    经这一吓,唐朝练的什么内功都不管用,心神大乱:“当,当诛。”

    李隆基一听,笑了起来,这小子这次终于学了乖,知道朕要他的意思了。

    然后,他向着李林甫道:“李爱卿,那您觉得他当诛吗?”

    李林甫就从容一笑:“回皇上,臣觉得不该诛。”

    “却是为何?”

    李林甫就在肚子中道,,这个奏折是我亲自写的,写得可谓是条理分明,证据确凿,想不到皇上铁了心维护章仇兼琼,也没办法,但这个理,却是要辨一下的,当下道:“皇上,唐侍郎的奏折,臣候朝的时候看过,的是剑南军中军务废弛,防备不严,这次战败的责任,很大程度是出在消息不畅方面,要是烽火台不被敌人控制,迅传递消息出去,章将军带大军立即救援,胜败之数还很难,唐侍所的都是实情,称不上谗言,自然就不该诛杀了。”

    李隆基哈哈大笑:“唐朝,平身吧!”

    “谢皇上!”唐朝好不艰难的站了起来,**着额头被磕出的血伤,心中反有些感激李林甫,这老家伙不对付我,果然是不对付我,在这样关键的时候敢于帮自己上几句话,倒算得是肝胆相照的朋友了。他却不知道,授意唐朝出奏折的人是他,他一早已经向自己的心腹们透露了这件事,对于唐朝愿意帮忙,都感觉十分的惊讶。在这样的时候,要是李林甫再落井下石,真的让李隆基杀了唐朝,不免要被那一帮手下看白了,自己心狠手辣,连替自己做事的人都不救,不免人人自危,这一点,显然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并且,以他地李隆基的了解,他这些话,无非是向满朝文武传递一个信息,不要当进谗言的人,谗者当诛,并不会着的杀了唐朝。

    李隆基笑道:“唐朝,受惊了,不过,你想没想过,朕刚才,看到你这样的人,就好象看到了小人,是什么意思,你猜得到吗?”

    “臣愚蠢,请皇上指点矛塞。”

    “朕就要你看,回答。”

    “是皇上,臣以为,这是因为微臣的年纪还小,刚刚二十岁就做上了**门侍郎,皇上似乎嫌微臣的年纪太小了。”

    李隆基就微笑的摇头:“不是,昔日的甘罗十二岁做宰相,你年龄比他大了不少,不是朕见你年纪小才将你认为是小人的,再猜。”

    “那,那想必是觉得臣这样上奏折,想要不利于章仇兼琼将军,是个陷害忠良的小人了。”唐朝终于可耻的道。他知道,皇上要的就是这句话,但一下子猜中,恐怕显得自己太聪明了,所以分用两次才猜中。

    李隆基闻言,果然大喜点头:“是啊,朕就是这个意思,小人和大人的区别,不在于年纪相差多少,而在于他做的事,章仇兼琼将军在边关抛头颅,洒热血,击败了南诏,现在他受一点小小的挫折,就立即将他拉下马,这,就是朕心中的小人,毕竟,人不是神,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章将军武功是高的,这是朕深知的,我想,一个人既然能将武功练到极高,在其他的方面也能够做得很好,今后关于剑南的事情,朕会亲自过问。”

    群臣听了这一番话,都知道了一个事实,皇上现在相信章仇兼琼将军,要打他的主意,还是以后吧!

    接下来,李隆基有处理了两件事情,一是山东大旱,赈济灾民的事情,一是祈求雨的事情,讨论了很久,最终下了定论,叫户部尚书张行佑到山东开仓赈济灾民。唐朝事不关己,听得直想打瞌睡,正在试着自己新学的武功,在睡觉走路的时候都能练武,现在在朝廷上听这些废话,那就当是自己睡着了,看能不能在这样的时候搬运自己经脉**道中的内力,以期达到增加内力的效果。

    “唐朝,你在干什么?”李隆基的这声呼喊,将他从**梁美梦中惊醒。

    睁开眼睛一看,包括皇帝,所有的朝臣都目不转睛的看着自己,这才慌了神:“回皇上,臣,臣刚有点头晕,所以,所以闭上眼睛栖息了一下。”

    李隆基自然相信了,心中苦笑的想,这小子,真的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朕在讨论国家大事,这小子倒好,竟然在朝廷上睡着了,不收拾他一下,恐怕是不行的,当下皮笑肉不笑的道:“哦,是这样,那你现在好了吗?”

    “回皇上,微臣已经好了,现在不昏了。”

    哼,谎言!李隆基冷笑的想,随即道:“唐朝,至于到山东求雨的事情,就叫你去办吧!”

    “回,回皇上,臣不会求雨,还是,还是叫礼部去办吧?”

    “放肆!朕的话你也敢推三阻四的,就着你以**门侍郎兼山东求雨大使的身份,会同玉真道场的祈雨道人,即刻前往山东,务必在十五日之内求到甘霖一场,不然的话,提项上人头来见朕,还不谢恩?”

    唐朝心中郁闷得很,皇上,你这不是寻着刺儿来要我这条小命吗,,刚刚从大理来了舍瓦等高手,本想在京城大干一场,至少,也当做几件轰轰烈烈的事情,建立自己的班底,在朝廷立住脚,想不到皇上不知听信了谁了的谗言,现在似乎是开始对付我唐朝了。

    不过,他倒是知道违抗圣旨的后果,只得跪下道:“谢皇上隆恩,臣遵旨。”仓促之间,将这两句乱了顺序,但也顾不得了,李隆基暗暗好笑,哼,这小子,既然杨玉环那样的夸他,玉真姐也在我面前夸他,倒要看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以他这样的年龄,做到**门侍郎,是有些惊世骇俗了,不做出点突出的成绩来,世人都会朕滥封官职,那可不好了。

    唐朝可不知道皇上是这样想的,还以为皇上从哪里知道了自己背叛他的事情,心中吓得抖,很想就此逃回南诏,再不理会唐朝内部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