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三百八十六节 水力工业革命(2)

第三百八十六节 水力工业革命(2)

跟水力锻锤没什么区别。随着矿业的发展,这些冲锤自然而然的被用来捶打矿石,接着用来锻铁。

    欧洲人也是如此,而且他们对于锻锤的需求更加强烈。因为他们的冶炼技术相对落后,主要是块炼法,将酷爱铁在高温下还原为熟铁,含有大量的杂质,必须通过千锤百炼来去除杂质。中国冶铁技术不断进步,而且很早就开始使用高炉,又发明了炒炼、灌钢等技术,高炉炼铁杂质更少,炒炼、灌钢又进一步减少了杂质,如果用来做农具,实际上基本上不需要进行密集的锻打,只有加工武器,生产兵刃和铠甲,才需要进行冷锻。

    冷锻技术,中原人是从西夏学来的,西夏人到底是从哪里学来的,西夏没有记载,但极有可能是从西域传来的,西域城邦城市也不太可能诞生这种技术,又可能是从更西方传来的,可欧洲人很晚才学会,因此这种技术的源头,很可能来自两河流域。

    欧洲人学会冷锻技术后,他们的板甲就开始出现了,在之前欧洲传统的铠甲是锁子甲,结果被来自中原的扎甲技术碾压,波斯人从西域学到了中原扎甲技术,东罗马又从波斯学到了扎甲技术,闻名于世的东罗马重骑兵,同样是扎甲骑兵。

    随着欧洲纷争不断,铠甲制造技术和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带动了他们的采矿、冶炼等产业。同时也开始普及水力锻锤,未必是来自中国的技术,也可能是他们原始技术的改进。真正来自中国的技术,则是水力纺蹟机器。一台水力大纺车,顶的上几十个人的效率,不知道通过什么渠道传入欧洲,然后迅速普及开来。

    欧洲文明,并没有诞生自己的纺织技术,主要纺织品是毛纺织和麻纺织,但都不是原生技术,麻纺织是跟埃及人学的,毛纺织可能是跟罗马人学的,罗马人则是跟西亚人学的。毛纺织技术,不是诞生在波斯,就是诞生在中亚草原。欧洲人学会的比中国更晚,中国在秦汉时期就学到了成熟的纺织技术,欧洲人要到三国时期才开始普及。

    但毛纺织一直都不是欧洲纺织的主流,用大量草场养育的绵羊,剪毛纺织出的优质毛料不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就好像东罗马精通纺织紫色丝绸的工人穿不起丝绸一样。欧洲普通人主要以麻布为衣着原料,所以棉花这种没有阶级性的纺织品进入欧洲,遭到的反对声音比丝绸要大的多。就是因为棉纺织品冲击了传统的毛纺织和麻纺织,利益集团才会反对。

    丝绸传入西方,一直是专为大贵族准备的,在中国普通中产穿得起,到了中亚富人才穿的起,到了西亚得贵族才穿得起,到了欧洲那就是凯撒这样的君主的专属。基本上不影响以富人为市场的毛织和以穷人为市场的麻织。

    如今欧洲人引入了中国式的大纺车技术,这项工业迅速蓬勃发展起来。因为欧洲的穷人需要,还能出口到非洲。非洲人还处在实用阶段,华贵的丝绸他们需要,暗淡的亚麻他们也需要,都是轻薄透气,除了追求舒适感的富人,北非庞大的中产和下层,立刻被欧洲麻织品占据了市场。通过麻织品从这里换取黄金,然后去美洲换取中国丝绸运回欧洲。

    主要获益的是城市商业群体,但手工业也分享到了利益。

    技术大爆炸借助大航道开辟的东风,让欧洲麻纺织手工业蓬勃发展。手工业虽然不是传统市民,工业革命之前,手工业主要在乡村。水力机械不但没改变这种布局,反而强化了一些山区和半山区产地的优势。他们虽然不是城市阶层,可跟城市阶层的诉求一致,那就是需要自由劳工。

    麻纺织的生产,还带动乡村形成集市,集市形成小镇的进程。因此很多手工业城镇,也加入了城市公社运动的大潮。尤其以热衷于斗争的法国最为蓬勃,遭受打击的贵族不断向城市让步。或者花钱,或者对抗,大大小小数百座城市建立了公社,开始自治。

    但国王却非常强势,在国王领地,称作法兰西岛的狭小区域内,巴黎等城市规模很大,但国王势力更大,因此巴黎等城市反而只能取得半自治的地位,市民选举的市长跟国王的代表共同治理城市。

    李慢侯却不大看好法国的城市联盟,本来就先天不足,还掣肘太多。他始终认为,最有希望的欧洲城市文明,其实就是威尼斯、热那亚这样的城邦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