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三百五十二节 安东王(3)

第三百五十二节 安东王(3)

那些没有参与叛乱的寨子,也派兵占据,只是不掳人而已。辽阳府也在刘佶手里控制着,可以说辽东最核心的地方,已经完全落入了刘佶的实际控制下。

    刘佶的主力,高达七万,他旧部只有四万,三万是几年前征服的曷苏馆女真,都是辽东土著,适应气候,熟悉地形,也能在冬季作战。

    綦业分析了一下情况,发现他可用的兵力超过十二万,除了刘佶的七万人,三万汉人猛安谋克军之外,辽阳府还有一些忠于挞懒的汉儿、女真骑兵,数量超过一万人。

    现在情况不明,但綦业很确信,韩州地区的守军一定已经行动。哪里的驻兵不多,只有破金骑、甲各一万。但是潢河上游是契丹人,临潢府有两万契丹大军,应该可以相助。所以韩州肯定已经集结了四万大军,另外混同江、黑水沿岸还有几千兀者、吉烈迷渔猎水军可以调动,但一时间应该集结不起来。

    不管怎么样,他都拥有绝对的优势兵力,没必要迁延日久,平叛最好还是快刀斩乱麻,越久越乱。所以他立刻跟刘佶、王伯龙商议,即刻出兵,扑击咸平府,未必能一击击破,但要将完颜亮主力困在咸平府,不能让他们流窜起来。

    三方没有意见,不再等待燕王主力赶到,立刻就发起了总攻。

    完颜亮也很配合,丢弃了大量寨子,将兵力集结在咸平府。咸平府荒废了十几年,几年前才开始迁入大量混同江生女真部落,他们刚刚经历灭国之战,一贫如洗,因此猛安谋克寨子几乎都是木寨,此时化作了一座座燃烧的火炬。

    寨子里的妇孺来不及逃的,都成了俘虏。不过这些寨子几乎没有奴隶,灭国之际,他们都是净身逃来的。

    綦业猜的不错,韩州守军果然联合了契丹人,以四万的兵力进逼到了咸平府。

    十几万大军围城,春夏当然不是问题,可现在是冬季,物资给养很难跟得上,因此在摧毁了咸平府周边所有的女真人寨子后,綦业开始组织撤军。留下四万韩州燕军契丹联军,留下流鬼等部先锋,又想刘佶借兵一万,总计五万九千大军,围困咸平府,其他部队开始逐步后撤。

    一部分往北退往韩州,一部分往南,退往辽阳。

    真正的攻势,要在春天之后才能发动,完颜亮应该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才在咸平府坚壁清野,放弃了几乎所有木寨。

    綦业一边组织撤军,一边将情报向后方报告,告诉燕王,不需要后续的怨军了。

    李慢侯收到消息,也对刘佶能拉出十三万人颇为惊诧,不过一想到刘佶治下,主要是一些年轻的逃奴组成,几乎人人都是壮丁,也就能够理解了。三十万人,而且男性逃奴居多,大量光棍,有十三万人不足为奇。刘佶能给他们每人都配上铁甲,看着像是精兵,也不值得惊讶,如今的铠甲已经十分廉价,一身步人甲不过二十贯钱,大批量卖到辽东,也不会超过四十贯。

    十几万领铁甲,不过五百万贯,刘佶攒了这么多年,有这么多铁甲也不奇怪。

    根据綦业的报告,李慢侯知道,刘佶已经实际上控制了辽东。这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心思深沉,能屈能伸,到底有多大的野心,没人知道。但这次把家底都亮了出来,自然是要谋取厚利的。

    辽东他肯定想要,以目前的情况,不给他也不行。家底都亮出来了,谁知道会不会鸟为食亡。

    但全给他,估计刘佶自己也知道他吃不下,他是一个懂得取舍的人,应该懂得放手。

    辽东都可以给他,天下的土地多了,不值得为了这块高寒农垦区逼反了刘佶。辽东这块地方,刘佶不占据,总有其他势力会占据,真的逼反刘佶,可能就便宜了高丽人。让李慢侯不惜代价的消化辽东,他觉得不划算。

    与其让辽东被某一个不熟悉的势力占据,还不如给刘佶呢。他虽然心机深,但在辽东经营了这么多年,能有如今的势力,不但证明了他的能力,也是最适合的人选。

    想了一想,李慢侯发现,他对辽东甚至连据点都不需要了。跟挞懒之前以辽河为界,辽西归他,早就在西岸建立了足够多的贸易港口,不需要河东之地。也不需要给刘佶楔钉子,那样没意思。刘佶反不反,那要看东藩强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