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三百五十节 安东王(1)

第三百五十节 安东王(1)

源,陕北西军兵额是两万。这些士兵之外才是真正的番兵,有来自东北的九千部族兵,来自东洲的一万生番兵,因此真正的番兵数量还不到两万,根本没有什么隐忧。

    真正使用番兵比较多的,实际上是水军。水军分河水师和海水师,河军始终只有一万,因为要防守的内河不多,河湖水匪如今基本绝迹,河军更多是在辽东的河流服役,负责维护漫长的航道安全,而且至少一半人是当地的渔猎部族士兵,比如兀者人和吉烈迷人。

    海军数量这几年持续增加,已经有五万海军,因为需要维护的海上航道持续延伸,而海军兵源是比较稀缺的,当海军跟当海商的收益很难平衡。因此海军中大量招募南洋番兵,有在吕宋岛招募的矮黑人,虽然身材矮小,性情还是相当彪悍的。吕宋岛矮黑人还没形成国家形态,以氏族联盟形势存在,一个氏族聚落称之为巴朗盖,是独有的巴朗盖文明形态。农耕的矮黑人在吕宋岛的山地上,开辟出了广袤的梯田,十分壮观。沿海的矮黑人性情悍勇,渔猎为生,而且经常劫掠商船,驾着独木舟、木筏子就敢抢劫大海船的族群,不可能不凶悍。甚至有一些矮黑人都开往跑到广东、福建劫掠。

    李慢侯的海军中招募了一万矮黑人水军,在船上作战,灵活更重要,力量只是其次。他们能在甲板上健步如飞,跳帮厮杀悍不畏死,这就够了。还有一万是从麻逸国周边各大岛屿上的巴朗盖招募的,这些却不是矮黑人,而是在最近几百年迁徙来的马来人。马来人更多是船上的杂役兵,矮黑人是敢死队。真正的主力,是一万辽兵,从辽东招募而来的亡命徒,这些人常年劫掠辽海周边,甚至也抢宋商海船,但只要没被抓到,就不能说他们是海盗,所以招募作为海军士兵是很好的兵源。军官、技术兵种主要来自东藩沿海地区,一共一万人,还有一万来自宋国的闽浙粤沿海,是伙夫、工匠等职业。

    绍兴二十年,灭金之后三年,燕王已经没进行过什么大行动了。三年时间,让他偿还了当初借下的一亿贯债务,事实上这笔债务如今已经不算什么。因为燕王现在一年也能收一亿贯税收了,但燕王的开销也很大。他追求的不是盈余,而是收支平衡,甚至可以略有赤字。

    收上来的钱,转手就花出去了。之所以用了三年淮债,这也是当初做的预算,每年换多少,都是有计划的。

    这三年来,辽东的发展比以前更大,贸易规模很大。交流十分频繁,这种规模的交流,让挞懒终于理清了思路,在年初宣布解放奴隶。再不解放,他担心他就没机会解放了。他帐下六万女真壮丁,每年流失两三千,根本承担不起这样的损失。而且在宋人经济冲击下,宋人奴隶数量已经下降到过去的一半不到。即便他不政治解放,或许再有十年,奴隶制也要走到头了,还不如尽快解放,卖燕王一个人情。

    反对者当然会有,大量女真老权贵维护这种体系,他们手里和亲族手里,拥有的奴隶最多。

    但老权贵的势力也在下降,以王伯龙为首的汉儿势力却在上涨。自从从燕京带着五千吃人坚守的汉儿军回到辽东之后,王伯龙就成为汉军的旗帜。挞懒为废奴做的每一次努力,都在加强王伯龙的势力。

    最早是十几万官方奴隶释放,虽然很多都逃了,可依然有数万人编成猛安谋克,被安插在了各地屯戍。生怕这些汉人叛逃,挞懒还很鸡贼的将他们的猛安谋克寨子跟女真人寨子混居,这些人自愿留下来了,就没打算逃走。在之后的几年中,他们的寨子渐渐成了隐匿逃人的场所,许多逃奴先是逃到他们寨子躲起来,然后跟外面的补奴队接上头,最后送出去。不用说这些寨子长期冒风险做这种事,肯定是分享红利的。

    他们也做奴隶贸易,奴隶制的存在,肯定是允许奴隶买卖的。他们将一些女真人手里的奴隶买来,然后将他们释放,当商队来的时候,通过商队将奴隶带回去。这赎金当然也不可能让他们来掏,东藩府每年拿出上百万贯在做这些事情。

    就像有些逃奴逃到辽南后不愿意走一样,有些奴隶赎身之后,也不愿意离开,他们就加入这些汉人猛安谋克中,成为户民。不到十年时间,汉人猛安从最初设置时候的五万来户,增加到了十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