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三百三十四节 西洲(1)

第三百三十四节 西洲(1)

最重要的文化服饰领域,中国人贡献了丝绸,印度人贡献了棉布,埃及人发明了人类最早的纺麻技术。

    埃及人生产的亚麻布,虽然不可能出口到中国,但产量巨大,价格低廉,对非洲地区的黑人朋友来说,非常适合。宋人将中国、印度的物产卖给埃及人,从埃及主要采购亚麻布,往南转口卖给南部非洲的部落,换取他们手里的皮革、黄金,然后又去波斯、巴格达出售,换取黄金、波斯地毯,返航到印度,跟印度人交换成棉布、棉花和宝石,沿途继续贩卖这些印度物产,最后带着多次转手贸易得到的丰厚利润回到大宋再次采购商品,等待第二年的风期。

    由于大西洲成为贸易线路上的一个环节,所以宋商开始频繁出入大西洲港口,冲突在所难免。实际上他们在绿衣大食国也会跟当地势力产生冲突,不然燕王不会往开罗派一个特使,但绿衣大食国哪怕衰落,也不是他们惹得起的,他们只能借助燕王的保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可对一些大西洲小部族,就没那么客气了,起了冲突,一番厮杀之后,这些部族往往只有被征服的命运。

    于是一些宋商开始效仿燕王,在所经之地修建屯堡,留人镇守,作为他们下次经停和贸易的据点。无名无分,就打着燕王的旗帜,一面是得到保护,另一面是狐假虎威。他们的两个目的,很多最后都达成了。因为有价值的据点,燕王这几年纷纷派人前往管理,给予开辟据点的商人很大一笔补偿,甚至跟他们分享进出港税,即便燕王看不上的据点,扯着燕王的旗帜,往往能吸引到宋商停靠,既能收税,也能得到他们手里的货物。

    如今燕王自己都不知道他有多少座城池,鉴于这种情况,已经出台了海外拓土法。鼓励宋商在无主之地建立据点,可在就近的燕王辖地进行报备,得到保护,并给与开拓者一些官爵,最常见的是十二都这样的都保长官职,不鼓励宋商攻击夺占有主之地的城池。结果导致很多宋商自发的开疆拓土,并非全是冲着燕王的奖励去的,因为都保长这种没品级的土豪官职,实在很难吸引人,也是燕王不鼓励海商转变为海外掠夺集团的态度。但还是有很多海商自发占地建城,因为修建一座城池,一旦开发的好,那是巨大的收益。

    许多海商都有自己习惯的航线,但他们的航线上,未必有为他们准备的补给基地。小海商只能适应现状,缩短自己的贸易距离。但是大海商却有改造环境的能力,他们如果觉得不方便了,就会在自己觉得必要和合适的位置,修建一座补给屯堡。留下几十个百来个纲队勇士镇守,方便自己贸易的同时,还会拉拢其他海商到他们的据点补给。这种情况,燕王是支持的,只要报备的据点,都会以最快速度出现在最新的地理志上。

    结果燕王每期新的地理志上,都会出现几个新的城池,让人觉得燕王在以惊人的速度开疆拓土。

    大西洲的贸易据点开辟的速度有些异乎寻常,但极少有燕王直接管辖的,白送上门的城池还有不要的?

    还真有!

    因为燕王也发现了问题所在,那些非洲的贸易据点,都不是什么好玩意,竟然参与了罪恶的黑奴贸易!

    李慢侯可不想沾上这玩意。但黑奴贸易历史悠久,做这种贸易的,最早也不是欧洲人,而是阿拉伯人。阿巴斯王朝就大量进口黑奴,甚至因此爆发了人类历史上跟斯巴克起义起名的奴隶起义。这些阿拉伯王朝,他们连軍队都是买奴隶,当然不在乎买黑奴了。

    黑奴贸易的另一环,则是非洲的酋长,他们是供应商。媒介则是印度的棉布,印度棉布在非洲十分畅销,非洲的酋长乐于用奴隶换棉布。

    因此当第一个宋商建立据点之后,就有非洲酋长找上门供货,他们发现将黑奴送到开罗和巴格达都能赚大钱,甚至开始有人试图将黑奴带到中国。被燕王给严厉打击了,他可以想象,一旦山东的矿主们开始采购黑奴,会对非洲黑人带来多大的灾难。允许矿主购买矿奴,是有严格限制的。目前依然只允许他们购买女真矿奴,这是一种政治手段,其他矿奴来源,只能是战争战俘。

    强悍的女真人,在这种打击下,都已经濒临灭族,那些连铠甲都不会使用的黑人,他们如何抵挡凶残的补奴队。只要没有矿业资金驱动,黑人贸易就不会泛滥。就依然只是西亚、非洲之间的传统贸易项目,而不会因为资本主义而急剧扩大。

    宋商只不过是取代了之前的阿拉伯中间商而已,做的也是这一地区的传统合法业务,所以燕王也没有去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