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三百三十二节 东洲(4)

第三百三十二节 东洲(4)

因为远航海船甚至开辟了甲板来种菜,花得起钱的富人,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穷人则通过泡菜和豆芽补充维生素。喜欢素食的中国人,事实上从来没受到过败血症的困扰。

    所以如果放开的话,会有远超十万的人口愿意跑去东洲淘金,但大多会是光棍汉,会带去严重的社会问题。于是李慢侯要求,每一个去往东洲的淘金工,都只能是夫妻移民。一个单身汉即便偷偷去了,也是无法上岸的。

    除了限制,还有优惠,比如提供利息低廉的淘金贷款,低息到五分,这是大商人才可能拿到的低息。如果是个人贷款,没有任何保证金的淘金工,即便肯出一厘的利息,也未必能借到钱。

    限制加优惠,才鼓励了十万人口每年迁往东洲。当然也有偷渡的,但数量极少,还有被发现后遣送的。夫妻一起移民,这是一条大路,走的人自然最多。这些夫妻去了之后,男人去淘金,女人负责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不但能大大提高生存率,而且很可能剩下后代。有女人才容易定居,生下后代之后,就更容易留下了。因为他们肯定会发现,在东洲生活,比在家乡容易的多,也富裕的多。他们可以很容易获得良田,开辟出家庭农场。

    这种冲着淘金去的移民,数量一旦超过十万人,其实就已经可以分化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生产分工了。本是冲着淘金去的劳动力,会逐渐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工匠,农民和商人。做出的东西未必精美,但至少能保证日常使用,大大提高东洲人的生活水平。至于质量,那还要等待很多年。

    一旦超过一百万人,就可以演化出一个较为复杂和高级的精细社会,一些更专业的职业开始出现,医生、教师、歌舞娱乐职业都会出现,因为此时社会生产的物质财富,已经可以支撑这些脱产职业获取生存资源。

    经过五年的淘金热,现在东洲恰好就出于这样一个节点。五年输送去了六十万移民,他们普遍生下了下一代人,有的夫妻甚至连生了好几个孩子,光是这些移民人口,事实上就已经超过百万人,但后代普遍只是婴孩,因此对社会演化的影响有限。构建东洲社会基础的,甚至主要是以前那些流官的后人,文武流官本身就超过十万人,是一个庞大的族群,他们当然也生下了很多后嗣。可成年的,半成年的,就只有十多万人。

    他们构建了东洲十二都,除了因淘金而兴盛的四都府和金川府之外,还有一个州也已经升格为府,是位于墨西哥地区的第六都,因为跟墨西哥的土著国家贸易而兴盛。墨西哥中东部已经出现了国家形态,还很原始,但这样贸易潜力更大,因为文明极差更大,他们更需要来自东方的商品。而且尚未脱离原始状态的初级国家形态,导致宗教阶层势力极大,明明连车轮和金属都不会制造,却能兴修规模巨大的宗教庙宇。

    这意味宗教阶层能动员和组织极大的资源,有资源,就有贸易潜力。第六都跟这些国家接触之后,用各种商品,跟他们交易黄金。在这些宗教阶层眼中,来自西方的神秘铁人,给他们带来了神秘的物品,发散光芒的瓷器,带着光泽的丝绸,都让他们心动。瓷器作为祭祀礼器被放进了神庙,丝绸成了神职人员身上的礼服。

    跟信仰挂钩的商品,往往都是不计成本的,因此这里的消费能力极强。除了黄金之外,他们能拿出来贸易的物产不多,为移民提供一些粮食,给宋商提供一些地方特色的纺织品,墨西哥人是会纺织棉布的。而且他们培育了大量棉种,五颜六色的棉花,纺织出的永不退色的纺织品,还是很紧俏的。

    如果不是有大宗贸易,其实第六都是很难发展成十万人的大城市的。

    除了第六都,南方的第七都,也是靠着跟墨西哥人贸易相对繁荣,城市人口超过三万,但距离升格为府还很远。

    第八都位于中美洲地区,南下的商船要沿海岸到这里,避开赤道逆流,然后从南方乘上赤道暖流返航,因此第八都也相对有前景,只是位于热带雨林区域,没有大的美洲文明,跟土著的贸易基本没有,还要防备土著劫掠,因此人口更多集中在城市,高达五万人,但依然没有太大的前景突破十万,除非跨海贸易能几何倍增长。但目前看来,远洋美洲的贸易,很难持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