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三百二十九节 东洲(1)

第三百二十九节 东洲(1)

他们将这种波斯藏山羊命名为文成羊,取自唐朝入藏的文成公主。在韩英看来,文成公主不过是去跟人家当小妾的,不值得吹捧。王昭君那样的女人,才是真正的奇女子。

    不过这些山东汉人为主的学士,确实很有知识,他们知道的天下真大。他们的年纪并没有韩英大,但他们的见识真的不俗。韩英是韩氏家族这一代最杰出的子弟,从小就聪慧。被家族寄予厚望,悉心培养。即便是在乱世,他爷爷也不让他干活,让他一心只读圣贤书。后来燕王开府学,韩家也有子弟进入燕京府学读书。但韩英没有去,去府学的,当时只是二流子弟,韩英深深鄙视他们,但现在看来,他可能错失了很多。

    很快韩英就跟一群人做成了朋友,这很容易。韩家在辽国时候,可以以汉人的身份,跟耶律氏、萧氏通婚,除了自己的努力外,他们周旋在各种复杂势力和派系之间的能力,是非常强的,从这样的家族走出来的优秀子弟,韩英也具有这种品质。加上他是公务身份,可以挥霍公款,谁不喜欢多金的人?

    他很快就跟几个党项人、西夏汉人、燕云汉儿,甚至几个江南汉人成了好友。都是遭受排挤和歧视的边缘人物,西夏的党项人和汉人,燕云汉儿也就罢了,实际上江南汉人也遭受歧视。

    这是韩英以前没想到的事情,他跟几个江南汉人朋友喝酒聊天之后发现,这些人对此也十分不满。他们来自吴越地区,在两个公主开办的府学里读书,虽然读的是府学,但韩英觉得这几个人的学识功底深厚,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府学的典籍也倒背如流。根本就是一流的人物,跟那些山东府学的学生,不相上下,甚至比那些人更优秀。但他们还是被歧视。

    韩英听说了一件事,在扬州、楚州这些地方,因为战乱,本地人流散严重。后来恢复之后,南北人物都在这里汇聚,十分繁盛。但是当地一些老士人,对当时物欲横流,人们道德沦丧的情况常常做诗词抨击。他们不认为这些情况,是因为商贾唯利是图,不是迁入了大量北方流寇,而是将其归因于少数从江南迁来谋生的人群。声称维扬地接中原,古有中原气,如今已经污秽不堪。

    扬州是吴越开辟,东夷旧地,有什么中原气?而且中原气这种东西,莫名其妙,是个什么玩意?

    靖康之变,北人南迁,那些南渡的衣冠,如同丧家之犬一般,却依然趾高气扬,这就是中原气?

    如今燕王势烈,如骄阳似火。雄踞山东,以燕地为京。作为燕云人,韩英却并不高兴,因为燕京名为京师,却只是大宋朝廷册封的。燕王是唯一一个拥有京城的藩王,其他的江藩也好,西藩也罢,虽然林永、吴阶也都受封郡王,但他们的藩治,都不敢称京。

    燕王常年身在山东,让山东士子气焰嚣张,目空一切。称燕云汉儿身上有胡风,江南汉人身上有夷气,就他们山东士人身上有古风。甚至连河洛之人也瞧不起,说河洛暗弱,王气东移,已至山东!

    山东有王气?这不扯淡吗?契丹人还说草原出英雄呢,结果被女真人杀的快灭族了。女真人还说白山黑水出英雄呢,结果呢,皇帝带着他们跑去西方蛮夷之地逞英雄去了。

    不过就是出了燕王这个豪雄罢了。这样的人物,哪里没有。只是燕王格外豪勇一些,如今周边地区的势力,都已经看清了天下大势。也都知道,燕王是真的不想争皇位。

    因为随着众多势力对东藩的了解,他们发现这是一个超乎他们想象的势力。如今渡东洋已经十分热烈,被大东洲黄金吸引去的各色人物,如过江之鲫。他们带回来的消息让世人知道,燕王拥有多么广阔的天地。那几乎是一片无限辽阔的土地,受金子的刺激,无数人跑去那里,但却发现在那里做任何事,哪怕是小民都容易谋生。

    那里汇聚了辽阔天地万千族类,有去那里的契丹人,女真人,高丽人甚至倭国人。更多的还是宋人,人去了,地方就活了。大东洲丰富的物产被开发出来,短短几年,就能吸引大批海商固定去进行贸易。哪怕是一去一回,一年的周期,都已经无法阻挡商贾往来。因为他们从那里能得到厚利,送去宋地低廉的布匹、丝绸、瓷器,换回东洲低贱的黄金、皮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