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二百四十九节 清君(1)

第二百四十九节 清君(1)

,请秦相爷带兵。

    秦桧哪能带兵啊,赵构又想到杨沂中,可杨沂中远在山东,他有些后悔把杨沂中调走,要是在他身边,那该多好。

    看着张俊和韩世忠的样子,赵构不由心想,要是岳飞在的话,是不是能跟藩镇拼命,岳飞可是多次上奏,请求朝廷裁撤藩镇,将藩兵收为官兵,用来北伐的。当时还以为岳飞是想兼并藩镇,扩充军队。

    看着海上的东藩舰队,赵构六神无主,到底该不该跑啊,尽管郑广表示,东藩水师少,官军不用畏惧,而且也没有交战,此时南巡还来得及。可赵构不敢上船,如果东藩是从陆地上打来,他会毫不犹豫的坐上海船,哪怕辛苦一些,在海上漂的久一些,危险总会过去,可现在危险就在眼前,让他迎着危险去,他做不到。

    北方的消息一直很少,一直到了五月,东藩也没有跟杨沂中交战,可公主去的信,他也没回。不知道他什么意思。

    当消息来的时候,就一股脑都来了,扬州和上海几乎同时传出警训,东藩军竟然从长江上攻取了这两座城市。

    天哪,东藩的水师并没有用来封堵明州,更多的战舰去了上海和扬州,并几乎同时攻陷了两地。赵构十分惊讶,东藩打下上海他并不吃惊,可是东藩竟然攻下了扬州,那可是是兀术都没有攻下的城池,当然那时候防守的是东藩的部队。可现在守扬州的是姚端,也是一员战将啊,怎么轻而易举就被人夺了扬州?

    相比攻下扬州,东藩攻下上海不让赵构惊讶,但让他更恐慌。丢了上海,临安可就近在咫尺了。听说东藩的军队都是骑兵,步兵都能骑马打仗。既然到了上海,他奔袭临安还有几天?

    要走吗,可是海上有东藩的舰队,不走吗,恐怕就要来不及了。

    赵构有一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临时朝会上,朝臣们拿不出主意,吵作一团,吵着吵着,赵构退到了幕后。秦桧赶紧过去,发现赵构在哽咽,他哭了。

    历史上,当完颜亮找茬准备南侵的时候,派金国的使者在南宋的朝堂上指着赵构的鼻子问罪,要求南宋割地的时候,赵构就哭了,那已经是二十年后的事情,那已经是收编了韩家军、岳家军这些家军之后的事情。

    自毁长城啊,他怎么就听了秦桧先易后难的策略呢,策略听着那么好,秦桧又那么会办事,怎么就办砸了呢?

    先收家军,再平小藩,最后削东藩,这策略没错啊。收家军倒是顺利,韩世忠也好,岳飞也罢都还朝了,部队也一分为二,而且在岳飞指挥下,还能打仗。可怎么杀了岳飞,突然就垮了呢。岳家军还较为完整的撤了出来,韩家军几乎是一溃千里,无法收拾。

    就在赵构最六神无主的时候,张俊秘密求见,一定是有什么话要说,这时候赵构急需一根救命稻草。

    张俊夜半来见,给赵构出了一个主意。

    先杀秦桧,平燕王之怒,再把东海郡还给东藩,在派人去安抚他,兴许就撤兵了。

    杀秦桧,赵构有些矛盾。他觉得他现在跟秦桧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杀岳飞他也有份。可是张俊却说秦桧不忠,因为秦桧杀岳飞,完全是出于私利,却拿皇帝和朝廷冒险。秦桧不杀岳飞,则秦桧相位不保,主战派必然借势上位,秦桧杀了岳飞,他的相位稳固,却可能激起岳家军叛乱,东藩会跳出来,则是一个意外。

    赵构越想越觉得张俊说的有道理,觉得秦桧完全是拿他的命来冒险,来保秦桧的富贵。

    这奸贼,怎么早没看清呢。他不由想到张浚的评价,说这人阴暗,果然阴暗啊。

    赵构夜会张俊,秦桧早就察觉到了危险,不等天亮,他也来求见,见了就哭。还拿出了一封檄文,是东藩明发天下的檄文。

    “东藩兴兵,乃为公义。昏君在朝,奸臣当道。义在清君?侧……”

    赵构抬头问道:“这是少了个字?”

    不是该清君侧吗,清了秦桧这个君侧,怎么是清君呢?

    秦桧哭着道:“陛下,就是清君,东藩谋反了!”

    赵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连起来的力气都没有,最怕的就是藩镇造反,还是发生了。檄文都写了,哪里还有挽回的余地。

    该怎么办呢?

    秦桧突然道:“陛下,臣愿出使东藩军营,说东藩退兵!”

    啊呀,秦桧是忠臣啊!

    赵构连忙将他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