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二百三十四节 草原涌动(1)

第二百三十四节 草原涌动(1)

州等地安全,让人不由怀疑他们在寻找破口的机会。

    使者在九十九泉见到了忽儿札胡思汗,向他表达了友好和通商的要求,忽儿札胡思汗很有兴趣,当即表示想派一队使者回访。

    说是回访,或者是想谈谈刚刚取代了女真人的新势力的虚实。东藩使者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当这些使者来到河套草原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十万铁骑。其中四万甲骑,一万是铁浮屠,三万是拐子马,其余六万是轻骑。

    应使者的要求,带他们参观河套大营,当使者看到一百张摆开的八牛弩,将几百头狂奔的公牛设成了马蜂窝的模样后,当即表示,他们大汗非常愿意跟燕然大都护做朋友。只可惜使者得知燕然大都护还在山南的燕京,颇为失望,留下了一百张的黑貂皮作为礼物,得到了一百领铁甲作为回赐,高兴的离开了。

    使者走了,商队很快就来了,当发现可以跟东藩换铁甲的时候,忽儿札胡思眼睛都发直了。什么时候小气的南方人竟然愿意向他们出手铁甲了?

    趁他们发昏,为什么不多换一点呢?于是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貂皮、战马和无数牛羊,他们要求更多的铁甲。没有铁甲,铁也可以,没有铁,盐总有吧,没有盐,布匹总有吧。

    铁甲确实没有了,但是铁有的是。岳飞部的回易官李启闻风赶来,从太原带来了大量的铁钱,他不要貂皮,他只要战马。

    最终面对不懂行的克烈人,李启谈出了一个十贯铁钱换一匹战马的好买卖,双方还都以为自己占了便宜。因为对克烈人来说,十贯铁钱可以让他们打造出一副铠甲了,反倒是价值更高的铜钱,克烈人根本看不上。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要没有被螃蟹夹到,就能吃到最大的美味。

    李启在河东地区收集了一年的铁钱,如今终于派上了用场,一百万贯铁钱,让他给岳飞换了十万匹草原马。这样的好马,在江南不会低于一百贯铜钱,因为大理马都不止这个价。送去江南,这可是百倍的利润。

    整整一个冬天,双方都在做买卖。克烈人很快就发现他们太亏了,尤其是铁钱换马。他们以前很难得到铁器,就以为撞到了傻子,竟然敢把铁器卖给他们,以前他们只能走私,无论是契丹人还是女真人,都对他们十分防备,严禁铁器流入草原。现在这些人则是敞开了卖,铁钱之后,很快正经铁器就流通过来。

    铁甲,甚至是质量上乘的冷锻甲,都有人卖,唯一不好的是都是些旧甲,甚至局部还有修补过的痕迹。克烈人也不在乎,他们扔出去了三十多万头牲口,战马占了一半,剩下的主要是黄牛,当地人需要牛来开荒。

    克烈人换到的,是一万多领铁甲,许多铁甲一看就是给身材高大的人准备的。后来克烈人才知道,这批铁甲,大部分是东藩军从燕京的女真人身上拔下来的。而且克烈人还知道,原来宋人的铁甲不是这么买卖的,他们卖的都是甲叶,每个人身材高矮胖瘦不同,他们自己都是买来甲叶,军中工匠根据每个人的身材用牛皮进行穿制。

    除了铁器这些战略资源,克烈人后来还换了大量粗布、粗瓷等实用物。对于卖出去的牲口,他们并不觉得可惜。因为每年冬天,都有大量牲口冻死。

    可惜冬天就要结束了,克烈人还有很多东西想买,闻讯而来的商人也在陆续赶来,但克烈人必须走了。

    游牧就是这样,春天的青草长出来了,他们就得赶着羊群往北吃过去,南方先绿,等吃到了漠北,漠北草原正是夏季,牲口每每的吃上一个夏季,秋高马正肥的时候,立刻南下,赶在秋草枯黄之前,还能在南边的河套吃上最后一茬青草。接着就要窝冬了。

    唯一欣慰的是,宋人的年轻官员,亲自拜会了忽儿札胡思可汗,并且跟可汗约定,等他们返回漠北的时候,宋地将组织大规模的商队北上,跟他们在窝鲁朵城贸易。

    克烈人那时候就又会有大量牲口了,小马驹子、小牛羊刚好长大。宋人这次不要牲口,他们只对兽皮感兴趣,貂皮最好,没有貂皮,牛羊马匹也可以,但价格要低很多。忽儿札胡思则希望宋人能带来尽可能多的铁器、布匹。

    最后双方杀马为盟,克烈人保证,阴山以北到窝鲁朵城,不会有人敢打劫大汗的朋友,宋人则保证,明年冬天还欢迎克烈人来阴山做生意,并表示,不会限制他们采购铁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