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一百九十三节 拉锯(1)

第一百九十三节 拉锯(1)

感谢李慢侯主持商谈藩镇法,吴阶还给李慢侯送去了一些川女,李慢侯回赠了新罗婢。

    东藩跋扈难制,吴阶兄弟何尝易制?四川之财,陕西之兵,吴阶兄弟的西藩,也正在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吴阶虽然圆滑,可是在触碰到底线的时候,也会强硬反击。之前范正己只是没有通知吴阶,调动王彦的兵马,立刻就被吴阶弹劾,说范正己离间将帅,有害军机。吴阶已经是川陕宣抚副使,弹劾范正己这样的宣抚参军,朝廷只能罢免范正己。吴阶用这种方式告诉文官,川陕的兵除了他吴阶,谁都不能动。

    所以让吴阶兄弟在陕西跟女真人拉锯,也未尝不是朝廷之福。东藩在河北、辽东,西藩在陕西,江藩在淮西,三大藩镇集团跟女真人拉锯,互相消耗,朝廷反而能安稳。

    只是江藩在淮西作战,是要花钱的,一个兵十五贯,明年还不一定是这个价。这让赵构第一次有些懊悔在淮西撤藩撤的早了,庐寿两个州根本收不到税,现在每年还要倒贴江藩四万大军七百二十万贯巨资,要是当年没撤田平的藩,没撤单穿的藩,这笔钱说不定就省下来了。

    二月,李慢侯那边传来消息,女真人竟然连辽东都没能打下。同时传来消息说,原来辽东冬季也不封冻,只限于契丹人控制的那一角不封冻。去年冬天到今天正月里,东藩收到契丹人从海上发来的求援,当然没有明着帮助,契丹人缺的也不是战士,而是粮草。那块小地方根本养不过两万人。契丹人只需要几千人,就足以守住山关,但粮草实在是接济不上。这一年多来,契丹人已经被压制死了,根本打不出去,因此无法劫掠,没有经济来源。

    东藩给送去了大量粮草和装备,解了契丹人燃眉之急,成功击退了女真人的进攻,杀伤了很多女真战士。

    李慢侯用密信汇报,并且请求让他将部分契丹人转移到曷懒甸去,让契丹人在哪里养马放牧,用马来换物资。

    赵构也同意,毕竟曷懒甸也是牵制女真人,虽然忌惮东藩,但女真人也让人不悦。东藩在曷懒甸跟女真人也打了整整一个冬天,声称杀伤女真人近千,杀伤不大,因为女真人也没有大打,而是筑城对峙,不断劫掠,试图断绝曷懒甸东藩军的粮草,只可惜粮草是直接从海上宋进咸兴城的,让女真人望洋兴叹,无可奈何。

    有海路相通,曷懒甸的女真人还真不一定消耗的过东藩,毕竟一个跨越山川密林,另一个却是跨海运输。

    只是高丽人竟然也卷了进来,一方面高丽人跟辽东契丹人安通款曲,听说女真人已经遣使责问高丽王了。另一方面,高丽人遣使宋庭,说曷懒甸是他们的故土,要求宋军将曷懒甸交还他们。赵构直接将高丽人支使到东藩哪里去了,朝廷有藩镇法条,其中藩镇也是可以跟外邦沟通的。

    这也不是李慢侯他们跋扈,而是有旧制可依。辽宋边界绵延千里,如果任何边境事务都要通过两国朝廷来做,是非常不便利的,因此两国都许可边境州县互相协调,可以互相发文协商。发文的格式都是规范的,叫做牒,所谓的牒,是宋朝公文格式之一,一共有九种,牒是最普遍,也最常用的格式之一。专门用于没有上下统摄的部门之间,比如宋国的州和辽国的州之间,比如户部和礼部之间。

    最后牒已经被引申到了外交领域,南宋跟日本的交往密切,但没有臣属关系,双方君主也限于上下尊卑这种伦理死结,很难进行高层沟通,于是最多的就成了宋朝地方州跟日本太宰府之间相互发牒,宋朝更加积极一些,日本人有时候会回函,有时候不会,因为宋朝官府经常使用“赐”“赏”之类的字眼,日本人认为回复就等于默认了宋朝比日本位尊,因此这时候就不会回复。

    宋孝宗时期明州知州赵伯圭还访问过日本,给了官牒,而日本人没法回复,就让一个僧人写了私信回复。

    两国这种牒的往来讲究到了,崖山之战后,南宋亡国之际,还给日本人发了一份《国亡通知牒》,告诉日本人,哥们亡国了。

    因此东藩跟女真人的往来,算不上越权,只是将旧制写进了条法中而已。

    东藩也确实开始跟女真人密切接触,声称是为了刺探情报,使者往来不断,可赵构听说东藩是想跟女真人做生意,在边境开榷场。只是因为女真人目前不承认被东藩占领的河北东路,因此拒绝在黄河两岸进行贸易,却阻断不了走私贸易。

    经常有东藩商人被抓,东藩移牒金国州县要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