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宋耻 > 第一百三十二节 报复(2)

第一百三十二节 报复(2)

背负了巨大的道德包袱,他不由怀疑,他是不是跨海偷袭的过早。在无法遏制对方劫掠的情况下,贸然刺激一群野蛮的强盗,是不是做错了?

    这样的道德困境他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在扬州城坐看金军掳走扬州人,晏孝广大声叱骂他的时候,是这样,在开封府,明知道金人会摧毁这座城市,却无能为力的时候,也是这样。

    李慢侯能从道理上说服自己,抵抗侵略,大义上正确,至于为此付出的代价,做对的事付出代价,总比犯错付出代价要好吧。总不能侵略者来了因为怕被杀戮而不反抗,都去做奴隶要好吧。再阴暗一点,那些当屠刀架到脖子上都不敢反抗的人被杀,就真的无辜吗?被驯化到了连生命受到威胁都不敢反抗的程度,是不是已经失去了生存下去的能力和资格?

    朝廷不允许藩镇越境,藩镇出击总没问题。最先下手的是张荣,他这两年跟刘豫勾勾搭搭,亦真亦假,连李慢侯都不怀疑一旦大事变化,他会毫不犹豫投靠刘豫。现在就是大势转变的时候,张荣先派人暗中联络刘豫在宿州的守臣,告诉他们自己打算带着楚州、泗州投靠刘豫,但担心遭遇宋兵打击,请刘豫派人来接应。宿州派出了五千部队赶到宿州,结果被张荣打了埋伏。接着压着带兵将领,又骗开了虹县和灵璧的城门,直接进兵到了宿州城下。

    李慢侯则亲自玩了一把奔袭,徐州的金兵竟然冒失的南下,大概是因为兵力确实紧张,为了筹备这一次报复,金军调集了三万大军,于是徐州竟然全都交给刘豫部将防守。这些汉奸哪有什么战斗意志,当李慢侯帅两万马步水军,围住徐州之后。云梯才刚刚登上城墙,他们就投降了。

    兵不血刃拿下徐州城是李慢侯没想到的,他一开始只是打算围魏救赵,迫使金军退军。大正月里,他才不想跟金军在徐州的旷野玩命。要打也得等到春水来了,他可以借助舰队火力支援。

    就这么拿下了徐州,反而有些难办,却没有回旋余地,只能选择死守。

    派兵将投降的两万刘豫降兵押送回宿迁,留一万守军步兵守城,囤积骑兵在周边设伏。他希望金兵会来救援徐州,可惜这种思维模式还是没跟上金军的节奏。金军是游猎骑兵,根本不依赖后路。否则他们就不会放弃滁州,当他们从滁州撤走的时候,其实就放弃了来路,经过宿州、徐州北撤本来也不方便,陆路还行,水路难通。他们打到庐州、寿州、光州、黄州一带后,溃逃的官兵让他们再次劫掠了充足的财物,大船小船拉了上千艘,走陆路根本不现实,哪怕刘豫给的那些民夫也不可能帮他们背回去。

    于是他们选择从寿州走颖水,通过颍州、郾城、颍昌等地回到河南地区。由于张俊部的溃败,给了他们大肆劫掠的机会,财帛动人心,这几年跟西军在陕西那个穷地方纠缠,很久没发过大财,因此一抢起来就收不住手,从正月抢到了三月,才开始北撤。

    借着他们北撤的空档,林永集团捷足先登,不断收复失地,整个江北等地都被林永集团控制。

    张荣在宿州城下僵持了一个月,在没有等到金兵回援,北方徐州又失陷的情况下,宿州选择了投降。

    此次金军大举入寇,至少在表面上看,南宋还收复了不少失地。但之后朝堂更加混乱,主战的,主和的,藩镇和官军,藩镇之间,大家互相弹劾。

    最大的矛盾,是林永集团和张俊势力之间爆发的,林永的小股骑兵,很鸡贼的跟着金兵,金兵一退他就接收城池。可是张俊的部队退往江南,也打的是这个主意,金兵打来的时候,他们不想拼命,保存实力逃走,等的就是金兵退走之后收复之地,弄不好不会有罪,还有功劳。林永集团同样是这种心思,两方都是西军将门,都一个毛病。结果发生了冲突,都想争强收复之地的功劳。甚至发生了摩擦,死了十几个人。

    林永收复失地之后,冲突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因为林永不但跟张俊部队冲突,还勾引张俊军中的西军士卒,那些从陕西来的老兵,都是林永看重的资本,这些西军在张俊帐下,时常会被扣军饷,被张太尉驱使干私活,为张太尉的商船免费拉纤,可到了林永手里,林永给他们分田分地,甚至分媳妇,因此一个个卷起铺盖逃到临近驻扎的林永藩镇大营中。这种行为,在将军队看做私有财产的西军将领眼中,简直是刨祖坟的仇恨。

    因此林永和张俊,在朝堂上互相弹劾。

    正派的人物也跟着裹乱,赵立要求移镇,他不要富庶的真扬,他要去徐州。

    文官出身的藩镇池州镇抚使陈规回朝复命,入对建议皇帝撤销镇抚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