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波旁之主 > 第153章帝国

第153章帝国

优势,巴黎要比马德里更为适合作为帝国的中心。

    但西班牙毕竟是查理的根基,西班牙臣民对他和王室的尊崇与爱已到无可附加的地步,这份伟大的情感,绝不能被伤害。

    定都于两个国家,两座城市,不仅仅是政治上的需要,也是凝聚两国臣民情感的需要,正是居于这方面的考虑,查理才敢于开创欧洲先河。

    关于帝国政治体制,法国与西班牙的精英们都倾向于延用西班牙的制度模式,毕竟这种体制,被认为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体制。

    建立统一帝国的障碍基本得到解决,所有构成的条件已然成熟,波旁帝国这个新兴的国度,不可阻挡的屹立于欧洲大陆,她所统治下的疆域,囊括西班牙-法国-荷兰,以及其所属的海外所有领地。

    帝国成立后,原有的行政区保持不变。

    军事区重新规划,帝国军队重新整编,把原有的大军团区拆分为三十个军团,军团司令员,由帝国统帅部统一任命,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同年,查理在深思熟虑,和广泛征求意见后,确立和通过对帝国的内阁,军事,议会领导层的任命,主要名单如下:

    帝国首相:萨瓦迪

    帝国外交大臣:塔列朗

    帝国财政大臣:卡米尔

    帝国统帅部参谋长:哈布雷根

    帝国陆军大臣:罗塞纳

    帝国海军大臣:约赛克

    帝国上议院议长:孔帕尼

    帝国下议院议长:托克森

    这份名单基本都是老面孔,只有上议院议长换了新面孔,坎德尔格老公爵由于身体原因,主动请辞,并将不再担任何公职,查理虽然不舍,但岁月不饶人,不能太过强求,也就同意他的请求。

    而新空出来的职位,查理思来想去,为维持平衡,最后选择从法国贵族中任命,但他对法国贵族的了解,甚至都没有普通民众高。

    征求塔列朗的建议,目光投向了里昂最有威望的奥拓克家族,族长孔帕尼奥拓克,今年刚好六十岁,虽然从大革命爆发后,深居简出,过着隐居般的生活状态,直到查理派人去通报,都寻找好几天才见到本人,当时孔帕尼正在一处教堂里修行。

    孔帕尼这种温和淡然的性格,正是查理需要的议长人选。

    ……………………

    波旁帝国还有更重要一环,那就是帝国皇帝加冕典礼,只有皇帝加冕后,才能补齐帝国构成板块,最为重要的一环。

    以前国王加冕,现在是皇帝加冕,虽然两者没有多大区别,但从古罗马时期以来,称之为帝国皇帝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合法性,很好理解,就是皇族身份的认同感和正统继承权。二是统治疆域必须足够大,至少统治两个和多个邦国。

    因此,作为波旁帝国的首位皇帝,查理的加冕典礼,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的3月份举行,宫廷画家戈雅,又一次用画笔记录下当时的场景。

    查理高举象征帝国无上权威的皇冠亲自戴到自己头上,手里的权杖插于腰间,这是极为蔑视传统的举动,然而身旁的罗马教皇并没有任何不满表情,他微笑的目睹这一切。

    整幅画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还是查理脚底下正攀爬的小男童,很兴奋的伸手撕扯皇帝的新衣,可爱童真的脸上是一双好奇的眼神。

    这个男童的身后是一个惊慌失措的美艳女人,她提着裙子想要跑过去抱走男童,可是脸上尴尬的表情知道已经来不及了。

    这不是戈雅杜撰,而是真实存在,这位敢于挑战皇帝权威的男童,就是利弗兰夫人的儿子,也是查理目前为止唯一的后代。

    事后,查理并没有责怪自己的女人和儿子,反而很高兴的时常欣赏画里的小亨利,这是他给儿子的取名亨利波旁,虽然是私生子,但他无视这些流言蜚语,只要是他的血脉,都拥有同等权利。

    小亨利的无心之举,也象征波旁帝国年轻而又充满生机勃勃的形象,也预示着波旁帝国开始崛起

    查理在加冕的这一刻,也拉开一个帝国争霸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