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明小人物 > 第二百一十章 灾民安置

第二百一十章 灾民安置

近六旬的父母,是众多灾民中最穷的一批。一家八口人硬是靠着仅有的一石粗粮和五十文钱走到了莒州。

    到了何家镇后,郭老二的父亲由于路上劳累,双双病倒在床,为了给父母治病,他又拿出官府发给他们家的铜钱请大夫给老人看病抓药。

    当他听说到煤矿做工不但工钱高还管吃住时,立即报名要去煤矿做工。因为他家太需要钱了,不但有四个孩子要养活,还有两位累病的父母要吃药治病。他去了煤矿不但工钱多,还能省出一个人的口粮,要是媳妇能再去作坊做工,他家以后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郭老二的父亲得知自己的儿子要去煤矿做工后,父亲就很不同意他去煤矿做工。他年轻的时候也曾在煤矿当过矿工,知道当矿工活累吃得差,工钱还低,碰上黑心的老板很想方设法的克扣工钱。所以给儿子长了一个心眼,让他去镇子上打听一下去当矿工是否真的有那么好的待遇。

    郭老二听从了父亲的话,然后跑到镇上逢人便打听煤矿上的事情,当他问到一位沂州来的泥瓦匠时,他人对他说道:“这事不假,如今何家是罗泉庄最大煤老板,他家去年不但带着家丁把黑石寨的土匪全部杀了,还把罗泉庄上的一个人力牙行的一位专门坑外地矿工的黑心经纪也一块收拾了。后来又提高矿工的工钱,改善矿工的伙食,没有一位矿工不说他家好的。我家一个亲戚就在他的矿上做工,过年时听他来家说过,听说还要招工呢。我家亲戚说了他们每个人只招四个人,村里年轻后生想去还没机会呢。你要是能去那里做工,那你可要好好把握住,别让人争去了。”

    郭老二听了这话一下子放心了,他接着问泥瓦匠:“他家在罗泉庄有多少煤窑?需要那么多人做工?”

    那泥瓦匠撇撇嘴,自豪地说道:“那可多了去了,听说整个何家和州里老爷商量好了,何家给沂州修一条路,沂州把黑石山煤矿的开采权给何家。仅仅现在他们家就有一百多个煤窑,你说需要多少矿工?以后恐怕需要人更多!”

    那神情仿佛他就是何家的人一样,不过他觉得能给何家干活,回到老家也够吹嘘几年了。

    这时候一个年龄较大的老汉凑上对郭老二说道:“听你口音就是从陕西来的灾民,我也是从外地来的灾民,去年就在这里落户了。跟着做家走,保准没错,我的儿子在肥皂作坊做工,儿媳妇在纺织厂做工,我现在就在家里做做饭,带带孩子,什么事都不用做,天天享清福呢。”

    还有人对郭老二说道:“你是打算先报名去看看是吧?听说做家那边传出消息,只要是确定去那边上工,就可以去何府报个名,何府就可以预支二两银子。有很多人都去报名了,你还不快去。去得晚了被别人顶了你后悔都来不及!”

    此时郭老二不再忧郁,经过指路后,他立即跑去何家的大宅子去排队报名。直到中午时分,他才顺利的报上名,领到了二两银子。

    有了银子郭老二立即到镇上买了半袋子白面,还买了一斤猪肉和两颗白菜,然后带着这些东西高兴得往城外的家里走去。

    郭老二用一根草绳把面袋子和白菜捆在一起,然后背在肩上,另一支手提着猪肉,自豪的迈开两腿,走在城外的路上,这片草棚里住的都是朝邑来的灾民,虽说时间不长,但彼此都已经熟悉。邻居们看到郭老地带着这么多好吃的就好奇地问:“郭老二今天发财了,今天买了这么多白面,还买了肉?”

    郭老二高兴得像捡了金元宝一样,咧嘴嘿嘿一笑:“这算发啥财,发财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于是郭老二就在邻居们羡慕的眼光中回到了自家的草棚,他们一家人口多,分到了两间草棚的一个小院子。郭老二一打开门,就听见媳妇吕氏虚弱地声音:“孩子他爹,你肩上背的什么?”

    郭老二把袋子从肩上放下,骄傲地两手一拍,大声说道:“我买了白面,还买了一斤猪肉!”

    “你把家里的几十文钱花光了?”吕氏首先想到的就是家里仅剩的几十文铜钱,然后就生气的责备郭老二。

    躺在里屋床上父母听到说话声,挣扎着起身来到外间,看到郭老二买了这么多东西,也开始责备他不会过日子乱花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