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明小人物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救灾(二)

第一百九十七章 救灾(二)

余震消失那也是一两年之后的事情了。灾民们是否愿意回去,就完全凭他们自愿了。到那时恐怕父亲已经高升了,此事自然有后任官员处理,与您就没有多大关系了。”

    梁文盛听了儿子的话,觉得也有些道理。于是说道:“此事还是请何公子来商量一下吧。如果他同意此事,就好办许多。”

    不长时间,何志远便来到了州衙三堂,双方自然免不了一番客气,之后说起朝邑地震,并且把梁月松救灾的想法说给何志远听。

    此事何志远早就和梁月松商量好了,何志远当即说道:“梁大人家乡受此大灾,我自当全力救灾,梁大人尽管上奏折,如何梁大人同意我也可以附上名字,以示支持。”

    闻听此言,梁文盛高兴的说道:“何公子如此大义,甚好!等我写好奏折,咱们一起署名上奏!”

    “此事紧急,咱们计算一下,我州内能安置多少灾民。最主要的是要把灾民的吃住问题解决好。”何志远说道:“沂州罗泉庄煤矿内可以最多可安置五千人丁壮劳力,其他作坊人员基本饱和,最多只能安置五百丁壮。不过州内这几个水泥作坊内还可以安置几千丁壮劳力。如此算来安置一万丁壮还是可以的。”

    梁文盛说道:“足够了,安置一万丁壮那就是五六万人了。整个朝邑县在册人口也就

    五万多,即使加上瞒报人口,估计也不过十万人口。”

    何志远呵呵笑着说道:“现在我州内到处都缺人,就是来十万人也能安置得下。其实朝邑周边州县的灾民也可迁徙到此处安置,这样我州内丁壮缺乏的问题就大大缓解了。否则沂水的农民等开春后离去,我州内劳动短缺的问题更严重。”

    何志远心想再过几年蒸汽机研制成功后,工业革命的序幕拉开,莒州需要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多,这些灾民既然来了,就不能再让他们回去。人口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财富,没有人口一切皆无可能。

    梁文盛听何志远如此说,吓了一跳,十万人!那可是整个县的人口啊,一下子来这么多人,吃住问题如何解决?这么多灾民涌来,出了乱子怎么办?是以他提醒道:“不可,灾民太多一个处置不好,就会生乱。我们能安置五万人就很不错了,我估计没有哪个地方愿意安置灾民的。我们如此做,在朝堂上已经是标新立异了。”

    何志远轻松一笑,说道:“从现在递上奏折到灾民到来,估计至少要一个月的时间,等一个月后,寒冬基本上就过去了。住的要求就没有那么高了,只需先搭个草棚即可。然后用以工代赈的表式让灾民动手建造自己的房屋,等建好房屋再让他们进各地做工,如此以来我想不会出什么乱子。”

    “等等,何公子打算让他们在这里定居吗?为何还要建造房屋?”梁文盛惊问道。

    何志远笑道:“那就看咱们州对灾民是否有吸引力了,到时候还是让他们自己决定去留,愿意走的可以回去,愿意留下来的就给他们办理户口。”

    “好,如此最为合适。”梁文盛放心道,然后又对何志远说道:“那就上奏折说我们可以安置五万灾民吧。多了确实很麻烦,出了乱子那就好事变坏事了,还是稳妥些好。”

    何志远想道,等这五万安置完再说吧,说不定到时候梁文盛还会向朝廷上折要求再安置灾民呢,想到此他也就答应了梁文盛的建议。

    此时,梁文盛又想到了一层,连忙说道:“安置五万灾民,对本州的百姓生活肯定会受到一些影响,尤其是一些豪门大户估计反对更为激烈,何公子可想到了这一层?”

    何志远确实没有想到这一层,要说大量灾民涌入之后,当地的百姓肯定都不愿意。就像梁文盛所说的,一下处置不好可能就会出乱子。但只要安置妥当,这可都是一大批优质劳动力。

    想到此,他对梁文盛说道:“反对的声音肯定会有,只要安置妥当不出乱子,估计不会很强烈。毕竟这里灾民不会来城内居住,更不会占用他们的土地。只要不侵害当地百姓的利益,就不会有太大的反对。”

    梁文盛想了想,最终还是下定决心,对何志远说道:“事不宜迟,我马上写奏折,何公子稍等片刻,今天写好后当即八百里加急送往北京!”

    大明小人物

    大明小人物

    还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