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大明小人物 > 第一百八十九章 轴承与火炮

第一百八十九章 轴承与火炮

。只有守住了这个秘密,你们才能有饭吃。”

    众人听懂了何志远的言外之意,如果谁泄露机密,不只是没饭吃,恐怕连吃饭的家伙也没有了。

    给他们警告后,何志远又夸赞道:“这些天你们表现不错,研究所那边动静这么大,你们没有去瞧热闹,没有分心,一直全身心的做自己手中的活计。在以后也要这样,不管别人做什么,你只须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等过些天,研究所那边的人也来来到这边制造蒸汽机,你们仍然不许到他们那边去看,更不许瞎打听!”

    众人听闻,纷纷答应:“公子放心吧。这里的规矩我们都懂了,决不会坏了规矩的。”

    丁四海迟疑了一会,最终还是没有忍住心中的疑问,试探着问:“何公子,您要这么能转的轴承是做什么用?”

    何志远决定不再对轴承的作用保密,就呵呵笑道:“你想想如果把它装在车轮的轴上,车子转动起来是不是要省很多力?”

    一语点醒梦中人,丁四海略一思考,连连呼妙:“这个想法太妙了,千百年来,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想到这种办法呢?公子真乃神人啊!这么精巧的东西都能想得出来!”

    何志远微微一笑,没再说话。心中想道神人算不上,但我至少比你们多了五百多年的见识,预知未来的世界发展方向。

    在科学院里吃过午饭,下午他又来火器厂。他这次来是要查

    看火炮的铸造情况,如果他们已经掌握了铁模铸炮技术,这次来顺便他们新的铸炮技术。

    还有十几天就要过年了,年前可能就这是最后来何家镇了。所以想着一次把该办的事情办完。

    当何志远进入铸炮的工房时,五个工匠正在往铁模中浇注铜水。看他们在忙,何志远站在一边没有说话。

    直到他们忙完,五个工匠过来问安之后,何志远问他们:“现在铸造铜炮的进展如何了?”

    那位年龄稍大的工匠说道:“摸索了这两天,终于找出了门道。这是铸的第二门炮,应该没啥问题了。”

    这种铁模铸炮的办法造出的铜炮炮身上没有蜂窝状的气孔,质量要远远好于泥模铸造的铜炮,不便提高了铸炮的成功率,而且降低了成炮的炸膛概率。

    使用铁模铸炮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铁模可以重复使用,省却了铸模时间,铸炮的速度大大加快了,泥模铸炮从制模到完成,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铸一门炮,主要就是浪费在泥模风干的上面。而用铁模铸炮,最慢三天就能铸一门炮,熟练后两天一门炮也能达到。

    何志远检查了一下他们铸造的第一门铜炮,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是以,他决定教给他们铸造铁芯铜体大炮。所谓铁芯铜体大炮就是先用生铁铸造炮芯,等炮芯冷却后用铸模包裹炮芯,在铸模中炮芯外面浇铸一层青铜。

    这种造炮方法是明未中国的一项发明,可惜在原先的历史上没有得到广泛推广。明未中国的铸造技术并不落后于西方。明朝和满清鞑子长期的战争中产生了对先进武器的需求,铁芯铜体大炮便应运而生。这种新式火炮能以较少的材料承受较高的膛压,降低了火炮的重量。同时生铁熔点较高耐磨性较好,因此这种技术提高了火炮寿命。不仅如此,因为青铜较为昂贵,铁芯铜体炮节约了用铜,还降低了铸炮成本。

    何志远让这五位炮匠们按这种方法摸索、制造火炮。

    何志远选择的第一种野战火炮是这个年代的米宁轻型长炮,这是一种八十四毫米口径,使用六磅炮弹,炮身长约两米的前膛炮。这种火炮的直射距离是四百米,最大抛射射程三千二百米,标准炮重九百斤。不过现在使用铁芯铜体技术铸炮,炮重可能下降不少。

    之所以选择这种火炮,是因为这种火炮的重量和口径都比较适合。将来何志远要面对的敌人主要是倭寇和北方的鞑子。这些敌人大都是步兵或步兵与骑兵混合,当然和这些敌人的战斗都是以野战为主,攻防战则较少。所以这种能够配合步枪兵野战的轻型火炮最为合适。

    这样的需求下,六磅炮就比较适合了。

    九百斤的火炮还能用铁芯铜体的技术改进得更轻一些,这样就可以用马车拖拉,运输也比较方便。

    和他们五人讲明白之后,估计要真正造出这种火炮还得需要十几天的时间。这样算下来差不多就过年了。

    所以何志远教完他们后,就回到莒州城内,去忙别的事情去了。

    大明小人物

    大明小人物

    还在找"大明小人物"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易"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