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武侠修真小说 > 独行在诸天世界 > 第三十七章 东岛

第三十七章 东岛

    海天一色,微风拂动蔚蓝的海面,荡漾起圈圈涟漪。

    方不言立足于船头,放眼望去,一座海岛映入眼帘,那便是东岛。

    说起来东岛本不叫东岛,原名是灵鳌岛,最早为释印神所创。

    释印神原本并非姓“释”,他无父无母,自幼出家,可是天生气魄雄强,好酒喜肉,虽身为释家弟子,却耐不住清规戒律,空有一身佛门神功,终归还是入世还俗,成为一代强人。

    释印神还俗后,仍以释为姓,以示不忘出身。并且常常对人夸口,他与佛祖同姓,如来上天入地、唯我独尊,他释印神不求上天,但求落地,不求超越三界,只求天下一人。

    这番言论与天神宗颇为相同,不过并无天神宗那般激进。

    说起来,唐宋之时的出家人并未像如今的和尚一般,将佛祖供奉于心,将佛经规法奉为金科玉律。

    那个时代疑佛质祖的人常有,就如金刚宗开派祖师九如,呵佛骂祖,吼啸十方,驰骋禅林,无有抗手。

    还有德山宣鉴,有一天公然在堂上宣讲说:“我这里没有佛,没有祖,达摩是老臊胡,释迦牟尼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挑粪工,什么等觉、妙觉都是凡夫,菩提智慧、涅盘境界都是系驴的木桩。十二类佛经是阎王簿,是擦疮的废纸,什么四果三贤、初心十地都是守坟的鬼,自身难保。”

    话说的很粗糙,但是里面蕴含的是极妙的道理,那就是什么是佛。

    这个问题很大,也很深奥,足以让一个出家人为之付出一辈子的时间去追寻答案。

    什么是佛?对于这个问题,守初和尚的答案是:麻三斤。

    丹霞禅师的答案是:把佛像烧掉取暖。

    清峰和尚的答案是:火神来求火。

    尽管说法不同,但是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总结起来就是两段话。

    穷诸玄辨,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

    扪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竟有何事!

    翻译过来就是佛都是虚的,要想成佛,就要先把脑子里的那些佛全部清出去,然后学着自己成佛。

    这是唐宋之前,唐宋之后若是有人敢如此质疑佛祖经典,便是离经叛道。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就是两首佛偈。

    一首是禅宗六祖慧能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另外一首就是与慧能争过禅宗衣钵的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两首佛偈放到现在看,无疑是慧能的境界更高一些,但是境界高却不代表实用,前者代表的是顿悟型修佛,意图直指本心,花开见佛。听着格调很高,但是并不适合普罗大众。

    而神秀代表的是“学习型”修佛,就是在不断学习中接近佛性,理解佛的存在,这种说法听着很朴实,却是普度众生最佳的方式。

    然而时人好高骛远,只以为看着好的就是契合自己的,一味追求顿悟,却不知已经走入捷径。然而捷径岂是那么好走的?不过是当时看着离佛愈近,最终却是南辕北辙。

    这并不是说六祖慧能的方法不对,只能说慧能的方式段位太高,不适合凡夫俗子而已。

    说了那么多,方不言想说的是但凡是那时感于提出质疑的,不说成就,单说勇气,便是常人所不能及。

    相比于前面的前辈高僧,释印神对于佛门的成就几乎没有,但是其武学天赋惊世,自还俗以来横行天下二十年,北至大辽,南至大理,西至西夏、吐蕃,东至大宋边境,纵横四方五国,求一敌手而不可得。因此孤独寂寞,为求一敌手,是以立碑于门外,上书“天下第一人,世间无双道”。多年以来,释府门前那一方石碑,好比王者之印、帝者之冕,自有神圣在焉,无人胆敢轻犯。

    立碑一年多后,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