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武侠修真小说 > 独行在诸天世界 > 第三十六章 精神

第三十六章 精神

总包万虑谓之心。

    古人认为心是人体思维之所在,乃是精气神中神之根本所藏,是以心常与神相应,心神既是灵魂。

    人体三宝谓之精、气、神,精与气以武可壮之,唯有神最为神秘,见之不闻,触之不着。能控制心神,几可谓是神通一般了。

    只是施展摄心术,需要的条件极为严苛,首先就是心神必须要比被控制之人强大,不然起不了任何作用。

    一个人心神强弱,唯成天定,王怜花固然惊艳,却也离不开凡人的范畴,是以这项摄心术自创造出来,无人可用,在江湖上就此埋没。

    摄心术对于别人只是鸡肋,对于方不言却如虎添翼。方不言心神意志异于常人,轻松就这拦住无数人的一关迈过。

    他昔时简单运用之下金凤白便心神失守,隐藏多年的秘密几乎要脱口而出。如果他再学会了这一项摄心术,便可立即将这一优势转化为战力,不论是将来迎敌对战,还是作为底牌,都是绝大的助力。

    不只是如此,本来方不言已经感觉到自身的瓶颈,但是与吕凤先一战,方不言隐隐看到了以后的道路。

    武功到了一定的地步,虽然能强身健体,甚至能延年益寿,但是单论身体素质而言,绝世高手和普通人都脱离不了凡人的范畴,一样有生死大限,一样会生老病死。

    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极限,到了这个极限之后,无论是体力,精力,耐力还是真气,都不会再增长,所以像是李寻欢,上官金虹等人,武功到了一定的境界,受限于身体限制升无可升,便开始注重对精神和意志的打磨,到了他们这种境界,武功反而成了其次,更加注重的是精神层面的交锋。

    这便是方不言之前明悟的高手重“意”。

    这有点像大唐中的宗师,大唐世界上限要比古龙世界高,但是宗师已经是人体所能达到的极致,所以大唐世界达到宗师,大宗师境界的人,虽然没有放弃对身体的打磨,更加注重的却是精神对于天地的感悟,以期另辟蹊径,追求心神融于天道,最终破碎虚空。

    大唐唯心,古龙重意,两者世界上限不同,古龙世界也不知存不存在破碎虚空的境界,但是武者最终的途径,却都是由唯物走向唯心,玄之又玄。

    方不言虽然看清前路,却无迹可寻,至于如何达到那种玄之又玄的境界,始终不得要领,所以他才想起怜花宝鉴。其实他并不知道怜花宝鉴有关于精神的法门,只是冥冥中有一种直觉告诉他,怜花宝鉴对他有所帮助。

    在方不言之前的世界,直觉,预感往往都是虚幻的东西,但是在这个世界,高手的直觉往往比眼睛看到的还要准确。

    一个合格的江湖人,可以不相信眼睛看到的,绝不会不相信自己的直觉。

    方不言的直觉一向很准,而今果然收获巨大,怜花宝鉴虽然没有炼神的法门,摄心术对于心神的利用也可以让他触类旁通,尤其是王怜花记载得心得,给他极大的灵感。

    方不言时而掩卷沉思,时而埋头苦读,不知不觉,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调皮的落在他的脸上,方不言才发觉一夜已过。

    他将书籍放下,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麻的关节,窗外朝阳在天际隐隐约约露出,金霞万丈浸染蓝天。

    “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