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武侠修真小说 > 缥缈风烟录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旧事如风明月清

第二百八十六章 旧事如风明月清

玉龙赎回来。”

    赵九重道:“此人竟如此无耻,真叫人气愤。”

    赵普点了点头道:“是啊,此人的做法太过,兄台如此气愤,更遑论是赵叔叔和汤叔叔二人,可惜的是,赵叔叔与汤叔叔身上的钱财,根本不足以赎回那五条玉龙,最终只能无奈放弃,想要再想办法凑更多的钱,将五条玉龙赎回来。结果,被拒绝的那人怀恨在心,自猪肉铺偷了杀猪刀,趁着赵叔叔和汤叔叔返回之际,提刀行凶,此人一刀便将赵叔叔给伤了。”

    赵九重勃然大怒:“这厮简直是个败类。”

    赵普道:“是啊……此人一刀砍了赵叔叔,当即便吓得逃走了,汤叔叔则背着赵叔叔去了医馆,取了些金疮药,带着赵叔叔回了家,可惜第二日,赵叔叔便发烧不止,而后患上了一种怪病,又哭又笑,浑身颤抖,医者看了,只是说赵叔叔是得了金创痉已经无法医治,于是,赵叔叔便死了,只能草草被安葬。那人知道了赵叔叔死了,害怕汤叔叔报复,所以先一步去了潞州州衙当中,汤叔叔见大事不妙,于是便带着京娘母女两个离开了潞州,远走他乡,躲避祸患,而其中赵叔叔那半块传国玉玺,则留在了家中,由我父取得。”

    赵九重嫉恶如仇,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无耻的混账,只觉得赵京娘的父亲死的可惜,被小人给谋害了。

    赵普道:“这便是有关于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了。那五条玉龙,本来我父可以去赌场,按照汤叔叔的传信赎回,但最终没有去做,毕竟这件事情关系重大,那人一个人的说辞,不足采信,那五条玉龙,也不能证明是传国玉玺上面的,如是我父贸然赎回,说不定还会出现问题,所以才选择放弃。这一次,恰好北方大乱,代州出现问题,汤叔叔便动了回来的心思,而我父也觉得这传国玉玺一直分割两处,莫不如合二为一,毕竟事情已经过去多年,所以才有了这一次汤叔叔回来的事情。只可惜……他在路上却糟了歹人……”

    赵九重点了点头,道:“可惜了那位汤叔叔,早知如此,那日我便再好好安葬安葬他,不该那样草率。”

    赵普摇了摇头,道:“兄台做的已经够多了,汤叔叔泉下有知,会感谢兄台。”

    赵九重道:“那么,既然这传国玉玺已经两块到了兄弟你的手上,你是要?”

    赵普哈哈一笑,道:“这传国玉玺十分之重,其实本不该是我们一家能够承担得起之事,但我父觉得,这中原是乱世还是太平,与中原每一个人都有关,这传国玉玺既然落在了我家,必定要好好守护着它,待到天下明主出现,再以传国玉玺献其,令其能够成为古今正统,成为真正的九五至尊。”

    赵九重顿时一阵钦佩,世上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旁人得了传国玉玺,只会换取好处,哪里还会想着将来给某个英明的帝王?

    想到此处,赵九重躬身对赵普一拜,道:“我差一点便做了错的事情,多谢兄弟叫我知道了这些,如若不然,我心中还总有后悔,你说得对,这传国玉玺,落在谁的手中,也不能落在石家人这卖了天下百姓之人的手中。”

    赵普目光发亮,只觉得赵九重虽然看似粗糙,可实则却绝非凡人,赵普清楚地知道,赵九重以游侠的身份,想要夺取他的传国玉玺,简直太过轻松不过,可是赵九重却没这么做,而是跟他讲道理,并且在这些大忠大义上面,所说之话令人万分钦佩,赵普自然也就觉得,赵九重乃是个值得深交之人:“兄台与我乃是本家,当然我家不像兄台家中那样显赫,但总而言之,我们还是亲近之人,这一次兄台千里护送了京娘回家,已经疲惫不堪,便在这里歇息,我这便去给兄台准备些酒菜,到时,我们两个再好好畅谈一番。”

    “哈哈,正合我意。”赵九重早就有点饿了,一直没好意思让赵普给他拿吃的,方才又一直在说话,把这事情也丢在了脑后。

    他心中十分敬佩赵普,觉得赵普是如同柴荣一般有见识之人,尤其是那半部论语存载治世之道之说,令赵九重十分好奇。

    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口气实在太大,他倒是有点想要以一些从房玄龄处学到的皮毛之学,来领教领教赵普的一身所学。

    ……

    月色下。

    赵普对赵九重侃侃而谈了起来。

    “《论语》之中,对平民百姓来说,是以仁为主,并以礼并施。”

    “而对君主来说,则提到的是以德来治民,同时不应随意使用刑罚,至于周礼之事,我倒是觉得并非适应当今、或者是未来的天下。”

    “民为本,民本身应先开化其智,令其懂得道理,明白道理,如是民不讲道理,那再有道理的治理者,也在民之处得不到道理,所以应当有教无类,无论是那些屠户,还是显贵,都应该读书习字,懂得道理。”

    “只有君王、臣子、百姓和睦,才能够天下太平,更应该令寒门之中的有才华之人,得到真正的施展……”

    赵九重听着赵普的言谈,只觉得赵普所说的话,令他反驳不出来。

    房玄龄所遗留的东西,多是以一些治理的实际政策,或者是对一些情况的推敲推演为主,可是赵普所说,却更涉及到一切的根本,明明听起来并不那么的精准,没有如何治理天下的各种方式,可是这读书识字、开化民智、君臣百姓和睦,以仁爱来对待万事万物,却叫赵九重第一次感受到了他本不太理解的儒家的优良之处。

    赵普的说法和柴荣的说法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柴荣更像是想要实践,赵普却更像在传达一种根本的中心。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