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开元情诗与剑榜 > 第372章 白居易元稹岑参误我啊!

第372章 白居易元稹岑参误我啊!

    开元寺有什么禁忌吗?

    写开元寺就要输?

    不可思议写在陈成和七少的脸上,众人都盯着气喘吁吁的通讯之人。

    “诗榜的人说了,”七律派的师弟平顺着气息,指着陈成诗作的尾联道:“问题出在最后一联。”

    众人看去,乃是“耽幽衲子应间坐,未罢楞伽响磬声”。

    这能有什么毛病?

    难道是说“响磬声”破坏了前面的“耽幽”意境吗?ァ78中文ヤ~8~1~<首发、域名、请记住

    这点陈成是有说法的。

    因为这句同样借鉴自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尾联的“以声衬静”的妙笔。

    原诗尾联“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也是后人常常质疑的地方,颈联中明明写了小鸟到处飞的动景,到了尾联也有“钟磬音”,却说此时此刻万物俱沉默寂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不矛盾,“以声衬静”的用法前人早已有之,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便是最好的例子,一点点声音反而能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而且佛门的钟磬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之音!

    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

    山寺里本没有钟磬音,可有了佛法,你就能脑补出钟磬音!

    陈成这么写,同样是要表达一种余音袅袅,佛音纯净的意境。

    这一点点门道,参加过高考的同学们在“古诗文鉴赏”环节可谓是背得滚瓜烂熟,故而陈成也懒得跟“吉祥三宝”他们阐明。也是担心自己这么一说,李吉吉他们也推脱李大吉的“香客烧香”也有“鸟鸣山更幽”的奇妙境界。

    难道常登科选拔来的这批小编,连简单的“以声衬静”都不知道吗?

    “不不不,不是这个。”报信的人表示对方并没有质问陈成的“以声衬静”,毕竟这个跟“开元寺”“西庆林寺”没啥关联。

    对方质疑的原因是:

    开元寺僧众多读阿含经、楞严经,少读或者不读楞伽经!

    故而陈成的诗犯了事实性错误,诗中描绘的场景并不存在!

    理应判其负!

    陈成听得目瞪口呆:

    还能这样?

    那边李吉吉等人听了却是恍然大悟之后喜笑颜开:姓陈的小子总是从别人的诗里挑毛病,没想到这回别人也从他这里挑毛病了!

    真是作茧自缚!自己挖坑自己跳啊!

    “我不服!”陈成大叫道!

    他对诗榜如此草率、武断的观点表示质疑!

    的确,他这诗里“未罢楞伽响磬声”只是随笔写的,那日并没有在开元寺真见到有僧人在诵读“楞伽经”。

    可之所以“楞伽”,而不是其他什么经,陈成也是有自己的依据的。

    的确,佛教典籍浩如烟海,各个宗派在此时也是有非常多的分支,大大小小,不像后世“禅宗”一枝独秀。

    什么禅宗、摄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各有其最重要的经典。心经、金刚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是为“佛教十三经”。

    当然十三经并不是都会纳入主要学习经典,可楞伽经在这里面的确属于很常见的,是一部性相圆融、各宗共尊的圣典,还被两个宗派选为修行所依经典!性宗相宗的根本经典中,都列于首要之位。

    你看岑参偃师东与韩樽同诣景云:山阴老僧解楞伽,颍阳归客远相过。

    韦应物的寄恒璨: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伽字。元稹写给白居易的酬乐天劝醉:沈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

    白居易写给某禅师的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求师治此病,唯劝读楞伽。

    劝死了老婆的元稹不要难过:人间此病治无药,唯有楞伽四卷经。见元九悼亡诗因以此寄

    ……

    大唐的诗人们都在读楞伽经,还都要把它写进诗里,可谓佛经标配啊!78中文最快手机端:https:/78zw/

    而这位“深好佛法”的李大吉,和他脱口而出“四卷本楞伽经”的李嚞,很显然也都读过楞伽经。

    结果你竟然跟我说,开元寺僧众多读阿含经、楞严经,不读楞伽经!

    你是在逗我玩嘛?

    这就好像某大学开课,结果不开马原、毛概、中特中的任何一课这种学校在天朝绝逼不存在!

    传信人耸耸肩:不管你怎么看,诗榜的人是这么说的。

    这时候李嚞对陈成笑说:“诗榜的人恐怕并没有说错,的确是你在诗里留下了大的漏洞!”

    “忽悠,你们一起忽悠!”陈成冷笑,打定了主意,一定是李嚞几个买通了诗榜办事处萧子平那帮小编,联合起来用这种低级的谎话在忽悠自己!

    你们这种话还是骗鬼去吧!

    这时候李大吉摸着下巴的沟道:“或许,陈兄弟真的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哦?”陈成看着他。

    阿含经这个名字,对于后世人来说,很少有人听过,但它在佛教经典中,是占有相当高的地位的,被后人称为“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翻译名义集中把“阿含”译为“无比法”或“教”,意思是“法之最上者也”。无论是汉传佛教大乘佛教还是南传佛教小乘佛教对阿含经的研读从没有停止过,大名鼎鼎的四十二章经岂是就是选取了阿含经中的部分内容翻译而成。

    这经没问题,问题在于楞严经上。

    虽然楞严经和楞伽经两者名字只相差一字,可区别很大。

    楞严经为大乘佛教经典,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乃是佛祖对阿难讲的就是西游记向唐僧索要“人事”那两位之一,主要内容有“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二十五圆通”以及修行过程中的偏颇指正,从指出人常识中的缺陷直到证入如来、修正法门、修行过程中会出现的种种偏差等都做了详细的描述,可以说,单单钻研一本楞严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