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崇祯十五年 > 第704章 运河之危

第704章 运河之危

历四十一年的进士,杨文岳比他晚两届,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在他面前,属于是小辈,加上心情急,因为吴甡说话有点不客气。

    吴甡转对太子,沉声道:“殿下,臣以为,最少还需要再调一万精武营,沿河布置,精武营火器精良,训练有素,依靠运河边的工事,足可以一万抵三万,加上山东兵和河南兵,运河防守才可无虞!”

    朱慈烺不置可否,他何尝不知道运河兵力不足的隐忧,但他现在却无法再从京师调遣精武营了,留守京师的精武营只有两万人,朝臣们是万万不会容许他再调一万人出来的。

    “至于京师防御,臣听闻京师已经募集义兵八万,精武,善柳,左右柳营,二十一卫,五成兵马司,各个公侯勋贵的家丁,合起来,依然还有二十万,加上京师城高池深,城头火炮众多,建虏是绝不会攻击京师的,纵使建虏攻击京师,运河之兵也可以迅速驰援。因此,兵马留在京师,只是壮威,不如悄悄调出京师,用在运河,给建虏当头一击!”吴甡道。

    袁继咸和杨文岳没有搭话,两人都是默默。吴甡所说的道理是没错的,但两人却不敢随他狂言。

    吴甡性子冲,只就兵论兵,在太子面前,什么话都敢说,或者说,他只看到了军事,却没有看到政治,京师乃是大明的国都,在建虏入塞,兵锋直抵京师的情况,纵使明知道建虏不会强攻京师,但却也不能再从京师调兵了,因为谁也冒不起那巨大的、巢倾卵覆的风险,谁也不敢将君父置于危险的位置,无论到什么时候,京师都是防守的第一,哪怕是无用,兵力也得摆在京师。

    更何况,京营精武营一半的兵力,都已经调出京师,用在了运河、香河和三河,再想从京师调兵,除非是有特别重大,朝臣们难以拒绝的理由,否则陛下和朝臣们是不会同意的。

    而即便是有重大的理由,朝臣们也未必会立刻接受,相互扯皮,争论不休,犹豫不决中,一两天的时间就过去了,而那时,建虏说不定已经开始渡河了。

    “如果没有兵,运河边的壕沟再多,工事再多也是无用。臣知道再从京师调兵很难,也因此,此事非殿下不可。而臣回到京师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陛下进言,陈明利害,以助殿下一臂之力!”吴甡慷慨进言,说完,深深一辑。

    朱慈烺望着他,心中感动:这才是直言不讳、忠于国事的臣子,不过他却不能让吴甡进京,不唯吴甡性子执拗,在建虏入塞,陛下和群臣都为京师防务紧张的情况下,他未必能说服陛下和朝臣,只会在朝廷掀起不必要的风波,更因为,朱慈烺不想让吴甡身子的“太子党”的标签更加的明显,因为吴甡现在所劝说的,正在他悄悄在进行中,如果吴甡进到京中,向崇祯帝进言,崇祯帝还没有答应,他这个太子就已经实行了,那吴甡的太子党标签就再也撕不下来了,以崇祯帝暴怒的脾气,说不定会迁怒于吴甡。

    于是朱慈烺摇头,微笑道:“不,少司马还是留在运河之畔,与杨制台共同守河吧。增兵之事,我自有处置。”

    又朝袁继咸笑:“副宪随我进京吧,关于屯田和保定的民事,还有一些要向你请教。”

    “谨听殿下问话。”袁继咸躬身。

    佟定方牵来战马,朱慈烺翻身而上,朝送行的吴甡和杨文岳微微点头,肃然道:“运河就拜托两位了。”说完,拨马向京师,马鞭一抽:“加!”往京师而去,袁继咸、驸马都尉巩永固和宗俊泰、佟定方等人急忙跟上,前方锦衣卫举着火把,周左右武襄左卫紧紧护卫,马蹄滚滚,暗夜里踏起黄尘无数,很快就消失在了夜色中。

    等太子马队远去,吴甡直起身来,眼神微有不安。

    ……

    京师。

    乾清宫。

    “通州城防可稳固?建虏可会杀到京师来?”崇祯帝急切的问声在殿中响起。

    “回陛下,通州由保定总督杨文岳亲自守卫,内外强兵将近一万人,建虏虽多,但不善攻城,老臣以为,通州可无虞。”兵部老尚书冯元飚咳嗽着回答。

    “但也要预防建虏绕过通州,直接往京师上来,己巳之变时,建虏就是耍得此等诡计!”三辅蒋德璟说。

    冯元飚点头:“自然是要防的……不过建虏已经在通州城下安营扎寨,暂时并没有向京师进军的迹象。”

    崇祯帝微微安心,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经历了这么多的战事,加上平常没少翻阅《孙子兵法》,因此对于用兵之法,崇祯帝还是知道一些的,如果建虏大军的目标是京师,那么就不会在通州扎下硬寨,浪费一夜的时间,而是会像己巳之变时一样,轻骑绕过通州,从顺义直逼京师,现在建虏大军在通州扎营,说明此时此刻,建虏尚没有向京师快速进军的意图。

    不过仍不可大意,仍旧要严密提防建虏对京师的可能攻击。

    老实说,崇祯帝并不是担心个人的安危,而是承受不了建虏兵临城下,耀武扬威的那种屈辱,那每每都会令他想到宋朝的钦徽二帝以及本朝的英宗皇帝。

    建虏绝不能出现在京师城下,不唯自己,也是为了帝国的尊严。

    “建虏兵马屯于通州,用意唯二,一来攻击通州,获取通州的粮米和船只;二来是要过河……”冯元飚咳嗽着,一脸忧心的说道:“老臣不担心通州,却忧心运河,我大明在运河的守军只有四万余人,建虏兵马却有十几万,如果建虏多造木筏,河防说不得就会有破绽……”

    殿中重臣雅雀无声,冯元飚虽没有明说,但话里话外,却透出了应该调兵,弥补运河防务的意思。

    从哪里调?

    不用问,自然是京师。

    但京师已经没有多少兵了,还调吗?

    万一建虏使诈,忽然向京师杀来,事情岂不是糟糕?

    ——————感谢“不爱会怎样”的长期打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