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决一雌雄(26)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决一雌雄(26)

的心理功用是一种对自卑的平衡。

    自尊与自卑在心理动力特征上具有非常的互补性,如同黑天和白昼。

    它们像钱币的正反代表同一种内心情结的双个面,本身密不可分。

    内心越自卑的人,自尊的需求也越强,让人以为他很傲气。

    而内心骄傲的人,反倒喜欢表现得谦和与忍让,被人认为有君子风度。

    自尊、自卑是一种心理力量,力量太弱的人,给人的感觉缺少个性,做事也缺少动力。

    但自尊、自卑力量过强,却又是灾难性的。

    看看雨果笔下《悲惨世界》中冉阿让(马德兰市长)与小旅馆老板德纳第夫妇,你一定会明白过度谦卑的人,隐藏着深层的敌意,一心一意要打跨,羞辱他身边的人。

    而完美高尚自尊的冉阿让,每天却沉浸在对卑贱的恐惧和风暴般的自我忏悔中。

    所以,保持自卑与自尊的对应与适度是人生活之本。

    与自信与不自信一样,自尊与自卑也是文化割裂与建构的产品。

    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不自信,自卑是土壤,自信和自尊只是地上的庄稼。

    我们的文化认同庄稼的价值,却否定土地的重要性,结果自尊、自信就成了无源之水。

    自卑、不自信才是人类精神领域可靠的,赖以生存并维持生命张力的心境。

    不自信提醒人类要保持谦虚地心态,对不知的东西保持高度敬畏心。

    不自信有一种内敛的力量,克己、节制、随同由此而生,这些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是重要的。

    由自卑、不自信引发的诸多情绪不适并不是本身造成,而是我们的文化长期渲染建构所致。

    文化让人对自卑、不自信产生许多挫败、糟糕的联想。

    最核心的文化建构是“不自信、自卑的人,没有竞争力,最终是生活的失败者。”

    文化用线性逻辑思维来定义这样的心境,其实许多心境都是人的一种情绪能力,是随机的并与环境适配的。

    另一个文化建构是“自卑、不自信的人不快乐、不可爱。”

    这些建构使本身很自然的心境被固化成一种自我挫败的心态,使每个人不得不去掩饰,或唯恐避之不及,平添出许多内心焦虑来。

    在某种意义上,自信与自尊意味着一种浅薄,很像无知者无畏。

    科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知道得越多,懂得越少,知道得越少,懂得越多。

    令人深感忧虑的是励志类书籍泛滥,不停的夸大两者间的鸿沟,以为只要拥有自信、自尊就可心想事成。

    其实,没有鸡哪来蛋呢!?

    我们的时代已经到了要重新来定义,并反思文化建构的时候了。

    近代神经生物学家对人类认知系统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筛子理论:

    “我们的大脑在信息接收、传输、采集、组织的过程中要经过许多文化筛子,文化会故意漏掉许多信息,只让允许的信息被意识感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