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九百九十八章、十番争棋(25)

第九百九十八章、十番争棋(25)

    现在电脑还下不了围棋,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有朝一日电脑也许就能把围棋的所有变化都算出来,那电脑是否就能成为围棋高手呢?

    看来也很难。

    因为围棋不光有精确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

    围棋体现了中国的思维习惯——模糊、含蓄。

    围棋不像其他棋类项目,胜负只有一条路——把对方最重要的棋子杀死。

    围棋的胜负不是非要消灭对手,它赢一目是赢,赢十目是赢,吃对方一条大龙也是赢。

    所以围棋碰到同一个局势,不同棋手根据自己的性格、风格、思维,会有不同的下法。

    可以像古力那样凶猛,也可以像马晓春那样轻盈,还可以像李昌镐那样平稳。

    一些西方人学围棋,总要问你在某种局面下究竟怎样下才最好,这实在让人无法回答。

    碰到古力这样的棋手,会上去跟你对杀,这是他的擅长。

    杀得局面越复杂混乱,对他来说越简单,赢面越大。

    要是碰到李昌镐这样的棋手就又倒过来了,局面越平稳他越有把握,不去谋攻,小赢也是胜,就会注重防守。

    所以围棋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

    围棋有“厚势”、“有味道”这样的概念,你说下棋怎么会有厚、薄的区别,又怎么会有味道呢?

    但围棋却恰恰讲究留有余味、有厚味。

    所以计算机如果要下好围棋,就必须有一个质的飞越,恐怕要像人一样有感情,有创造,有另一种思维了。

    或者,无论如何也需要独立作出精确度非常高的形势判断才行。

    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有些道理讲不清楚,要你自己去感悟、体会。

    很多人去死背定式、死背布局那是没有用的,一个好的棋手,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格,自己去悟出道来。

    从这些方面来说,围棋又是很模糊的。

    厚,是与薄对应的概念。

    把棋下厚,味道好,棋的破绽就少,对手借用的地方就少,在进攻、防守的时候就能充分发挥子的效力。

    所以,很多棋手喜欢把棋下厚,积蓄力量,在后半盘发挥厚味的威力。

    关于薄,日本人对吴清源有一个基本的评价,说他是过于追求行棋的效率和速度而不可避免的滋生薄味。

    也就是说,由于过度的追求子的效力,导致棋子之间的联络不够完整,可被对手利用的机会很多,味道不好,等等。

    但是这个薄,往往是很难追究的,尤其是对吴清源,他常常轻妙的转身,弃掉一些精华已尽的子,而在外围获得更大的利益,让对手无所适从。

    日本人对他的评断,包含了一些含蓄的赞赏和无奈。

    总而言之,形势判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对于职业棋手,它肯定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

    业余棋手呢,应该是一分为二的;业5以上的高水平业余棋手,肯定至少需要有这个能力,越强越好;以下的,没有也能行。

    比如说老孟,棋力足够业余5段;他的形势判断能力,也不能说是没有,只是太弱了;不然他的水平应该够强业余5段,现在肯定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