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九百八十五章、十番争棋(12)

第九百八十五章、十番争棋(12)

    1999年聂卫平道场成立,之后中国围棋培训市场发展迅猛。

    在定段成为比高考难上几倍的“挤独木桥”之后,成为职业棋手的成本越来越高。

    投入大量金钱并赌上了前途的孩子们,总想选择最好的那间学校,而道场为了提高定段率以利于来年招生,也竞相对有望定段的孩子施以各种折扣诱惑。

    学棋不再是修业,而变成单纯的学习一门谋生技能。

    名为道场,实则“道”的精神很弱了,道场和家长、学员都很现实很功利了,围棋道场在本质上与其他培训机构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更残酷而已。

    一定要找不同,那就是道场允许其他学校没有的体罚等教育方式。

    某围甲主力回忆起道场岁月时说:“谁都曾被罚站墙根儿,老师也不说站多久,也能忙起来把你忘了那你就要一直在站着,而别的路过的老师,见你不顺眼可能会顺便踢上两脚……”

    学员变换多个道场,多个道场的众多老师都曾给他上课,除了严格的早操、晚课,做不出死活题受罚,淘气违纪受罚,道场不会像以前的老师那样,关心你学棋之外的生活、你的思想变化;而如果你找老师开小灶,按市场价该多少学费就叫多少钱。

    这样的模式下,很难说谁是谁的师父。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自古以来这三方面就不单指技艺方面。

    一位70后九段在说起年轻棋手礼仪缺失时显得激动,

    “在韩国,如果曹薰铉来到研究室,其他人会站起来直到他落座再坐下;在日本,大竹等前辈摆棋时,年轻棋手看棋,要毕恭毕敬站在这里这里看。”

    他一边说着一边退到三米之外的距离。

    “我们的一些小棋手,我都认识他们,但走在路上,他们见了连话都不说!”

    当代中国社会似乎有这样一种倾向,对事情喜欢量化、现实化,对认为是“本质”的东西去追求极致。

    不菲的经济成本和高昂的人生代价,让成为职业棋手成为单纯的谋生需求,师生关系变成纯粹的学费换课时关系,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有没有提高棋艺,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有没有定上段、能不能打上围甲。

    严格的师徒相承、缺少开放式交流的方式阻碍了技艺的提高,纯粹的学费换提高岂不是也伤害了围棋的文化属性?

    围棋之道绝非“虚”的东西,道场、老师、国家队,每一个前辈棋手,都有义务去维护传统中好的东西,而不要让恶习成为自然的常态的,我们才去怀念围棋曾有的内涵和魅力!

    说起来,老曹收下李昌镐当自己内弟子时,是刚刚夺取了首届应氏杯围棋世界锦标赛冠军后不久。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曹薰铉正值盛年(32岁),不应该那么早收弟子,尤其是内弟子;过十多年再收弟子也不晚。

    或许是天佑韩国围棋吧?

    曹薰铉不顾亲友们的劝阻,还是收下了李昌镐这个弟子。

    此举,很快令韩国围棋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