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八百六十八章、茶楼擂争(27)

第八百六十八章、茶楼擂争(27)

    要不怎么说,曹操和刘备还真都是人精。

    刘备对危险的预感能力也是超级强,三番五次,跑路得手;大家不要以为,跑路是懦弱的表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曹操的预判能力也相当的不错,如果要是听了刘晔和司马懿的鼓动,头脑一热,亲自挥兵南下;恐怕他的老命,就得永远的留在了益州!

    回过头来再说李铁如,其实他也明白,昨天的四连胜夺冠实属运气太好;可是明白归明白,他依然还是认为,自己实力也不比张伟和小吴差。

    那么,问题来了,不差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我觉得不比你差,你也觉得不弱于我;其实就是二人水平相当。

    水平相当情况下,预计胜负就应该按各百分之五十来算。

    此时,运气因素很可能就要起到很大作用;比如说昨天,他一口气连胜张伟和小吴。

    擂台赛昨天正式告终,结果令绝大多数人震惊。

    李铁如竟然神勇四连胜一杆清台,夺取了团体冠军。

    虽然大家都明白,同时他也是一直承认,他当时运气太好了;但他做到了,人们必须承认他很厉害。

    一口气赢到底,无论如何也是厉害。昨天你厉害了,今天会怎么样呢?

    李铁如忘了这个。

    今天,他的状态、他的运气以及他的总体实力,还能那么厉害吗?

    中国古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就很深,轻易不会提前夸下海口;人们深深知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所以,中国人说话做事,通常都会留些余地。

    这可不仅仅是因为谦虚,实在是一种不得已的低调。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是实践常识,其“正确性”需要的首先并不是论证或辩驳,而是理解,是如何用哲学的方式,从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去理解它。

    物,谋,事,在,人,成,天,它们在唯物主义哲学中分别应如何定义?

    其实唯物主义哲学也有许多流派,分殊甚远,甚至对“唯物主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如此背景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假问题!

    即使仅就某一流派理论而言,似乎还没有一派有充分的范畴与概念将“谋,事,在,人,成,天”都准确严密地定义得了的,尤其是“人”。

    哲学是难的。美学里也有一名言:(讨论)美是难的。

    知道难,知道难在哪里,应是哲学入门的一个标尺。

    如果局限在特定语境中对上述各日常语汇作特定的抽象,似乎可以绕过“准确严密地定义”这道难关。

    在这个特定语境中,“物”是客观实在,“谋”是一种理性主观活动,“事”是“人”有目的而主动发起并力图控制的主客观实在的交互作用过程,“在”是决定于,“人”是价值评判者、理性主观活动者和使主观(目的)见之于客观者,“成事”是当“事”“人”目的的达成,“天”是客观实在总体及其力量。

    以此为预设,下面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个命题。

    “谋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