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七百七十五章、九段棋所(9)

第七百七十五章、九段棋所(9)

    吴清源对秀哉的怨念,实质上源于他被迫参加的一系列十番棋、三番棋以及六番棋。

    本来,棋手参加比赛,不断有棋下,是一件大好事;但到了吴清源这件事上,又不能不另当别论。

    吴清源的所谓的全盛期长达十七年以上,期间绝对胜多负少,压服了当时全日本老老少少三代所有知名高手。

    但仔细思量起来,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为了,不顾一切地阻拦一个人们基本已经公认的情况——吴清源=最强者!

    日本棋院死活不愿意把名人头衔授予吴清源!

    哪怕,吴清源早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

    人家内心之中,依旧觉得吴是中国人。

    日本围棋,不可以输给中国!

    而实际情况是,当时日本围棋已然遥遥领先于世界,长达三百年以上。

    中国围棋于近代不断衰弱,早已经弱不禁风;以至于随便日本一名充其量二流水平职业四段(高部道平),到了中国却打遍天下无敌手,轻松让中国高手们二三子。

    而吴清源固然是在中国出生并长大,但他14岁就东渡日本,其后一直生活在日本啊

    具体来说,吴清源晚年或者更早,虽然明白这一切,却从未表现出丝毫怨言。

    他明确对秀哉表示不满,在于实实在在地两局棋。

    更多的,还是对日本围棋规则的混乱、不严谨提出严厉批评。

    下面引用一篇现成的相关好文章。

    书面围棋规则产生过程

    一、口传规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四千多年来,围棋对局者双方除心领神会,互相了解的口传规则外,从来没有书面规则。

    口传规则在日常每一局棋都会发生的基本规则,例如:提取、打劫,当然可以记牢不忘,但是对于日常很少发生的珍型打劫,例如:

    长生劫、三劫、四劫、循环劫等等,就不是口传规则,使每位对局者都可以记住。

    所以口传规则应用于区域性、小规模比赛,以及消遣性个人对局,足够应付。

    但是本世纪以来,日本职业棋士崛起,各大报社纷纷举办长期性高对局费和奖金的大比赛,比赛胜负以及所用规则是否公平合理,不仅对局者关心,同时也引起广大读者的批评和共鸣。

    尤其近十年来,世界性比赛,迅速增加,因此口传规则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二、吴清源无意中促成了书面规则

    世界上第一本书面规则是1949年10月2日,由日本棋院颁布的“围棋规约”。

    引起颁布规约的经过是这样:吴清源于1948年与岩本薰十番棋,其中一局发生了纠纷。

    终局时岩本不肯在a提或b粘,认为他的劫材多不补可多一目地。

    (推测,岩本应该不是故意想要耍赖,而是拼命想争胜负。)

    最后日本棋院根据当时围棋界最高权威二十一世本因坊秀哉名人在世时,劫多一方可以不补的说法,判定“黑不必补,白一目或二目胜”。

    日本专业棋士对此一判例,大家人心惶惶,深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