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七百五十五章、茶楼恶斗(10)

第七百五十五章、茶楼恶斗(10)

(“筋”和“肉”相类似于现代医学所说的“硬组织”和“软组织”)

    “筋”脱离纯生理概念始见于《黄庭经》(晋魏华存著)(魏华存:晋司徒?魏舒之女,道教上清派创始人)。

    和《黄帝内经》之“筋”已大不相同,包含了修炼家的神秘主义,是武术之“筋”也是围棋之“筋”的正源。

    “手筋”--“筋”的概念起源于中国武术及古医学(见《卫生易筋经》)。

    武术界有“宁练一寸筋,不练一尺肉”、医学上也有“宁伤一尺肉,不伤一寸筋”的说法。

    日本人输入中国古文化,“筋”于舞道有“工夫”和“境界”的含义(日本的歌舞伎水平比较常被人评判“筋”的优劣或有“筋”无“筋”,或“筋”好“筋”坏。这里的筋,有两方面的含义:工夫和境界。

    日本棋道中的“筋”与中国的原意最为接近,为“精髓的”、“要害的”之意。

    棋中有“宁舍片子,不舍一筋”的说法。

    术语。通常指双方接触中有明显效果的扼要之着。

    原为日本围棋术语,现为我省棋手沿用,台湾、香港也有译作“诀着”的。

    桥本宇太郎《实战中的手筋》:“在围棋中所谓‘手筋’,有‘巧’或‘方法’的含意,即在围棋局部折冲中高效率的着法。

    加藤正夫《一级的手筋》:“所谓‘手筋’,就是局部最有效率的好手,也可以理解为局部接触战的紧要所在。”

    依田纪基的《筋场理论》第一次对”手筋“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的定义。

    在大多数情况下符合以下两点的就可以判断为是手筋。

    1、令对方的棋走入筋场,或者让自己的棋回避走到筋场的下法。

    2、可以利用绝对先手制造出筋场的地方,先不走,引导对方的棋子到那种位置,再利用绝对先手让对方的棋落入筋场。

    上面这些内容,依旧是所有会下围棋的棋友们能够看得懂,而本来就不会下围棋的书友们,看了就糊里糊涂的。

    所以下面争取用打比方的方法,尽量再解释解释。

    下围棋素有“棋盘上的战争”的美誉,那么,棋手就应该是指挥官,每一枚棋子,就是其人麾下的军队中的士兵。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话用着这里再恰当不过了。

    棋手水平高低,直接决定了,他的每一手棋的效力怎么样。

    高手的棋,可能就应该相当于特种部队;而庸手的棋,则肯定是乌合之众。

    前面专门提到的围棋术语——手筋,就应该是众多平常士兵中,少见的“武林高手”。

    话说回来,月月的那手棋,到底是不是手筋呢?

    平心而论,单说那手棋,确实是可以称之为手筋。

    他错在过于“求关注”,没必要那么显摆。

    潜意识里面,别人交口称赞的场面当然没有出现,反而招来了恶意满满的嘲讽。

    当然,他这只是一时忘形,很容易就能摆脱困扰;继续专心下棋,很快就能忘记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