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三百三十四章、冲击3段(6)

第三百三十四章、冲击3段(6)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索性再啰嗦几句。

    如今中国人得以安居乐业,这些人还能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参加比赛,追逐自己喜欢的成绩;实实在在地与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分不开的。

    用个粗浅的比喻,中国的经济力量与军事力量,就好比下围棋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战斗力;都是缺一不可的。

    如今的世界形势,与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情况,实际上是大同小异的。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译文是,孟子说:“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孙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对战争的认识无疑也比一般人要深刻。

    春秋无义战,在当时,各国诸侯为了争霸,频频发起挑衅,这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和平既然不可能实现就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战争,重视战争,以保存自身。

    因此,孙子在《孙子兵法》一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对战争的看法是非常严肃的,在他眼中,战争具有非常大的重要性。

    古人说:“春秋无义战。“于今帝国主义则更加无义战,只有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阶级有义战。(节选自***《论反对东瀛帝国主义的策略》)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这段话出自《孟子·尽心下》,意思是“春秋时代没有合乎义的战争。那一国或许比这一国要好一点,这样的情况倒是有的。所谓征,是指上讨伐下,同等级的国家之间是不能够相互讨伐的“。

    这里的“敌国“不是“敌对的国家“的意思,而是“地位相当的诸侯国的意思“。

    这是孟子表达他对春秋时战争的看法的话,这既表达了孟子的历史观,也是其政治观的体现。

    宋代大儒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这一章的解读是:“《春秋》每书诸侯征战之事,必加讥贬,以著其擅兴之罪,无有以为合于义而许之者。但就中彼善于此者则有之,如召陵之师之类是也。“

    朱熹对孟子思想的把握是准确的。他在此并未细作训诂,而是阐发这当中的义理。

    春秋不同于其他史书如“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单纯地记述史实,而是融入了孔子自己的感情看法,绳之以儒家的道德标准,也即后世所流传的“春秋大义“,用以褒善贬恶,拨乱反正,故而孟子说“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因此,《春秋》在记述战争时历来是立场态度十分鲜明的,那就是讥刺不合礼法,不合道义的战争和罪恶,没有合于道义而加以赞许的情况。

    朱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