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承德围棋故事 > 第一百八十六章、棋社趣事(18)

第一百八十六章、棋社趣事(18)


    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他对“道”的解释更加神秘,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东西,他把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寿的人)为夭。”

    这就混同了大小、寿夭的区别,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走向“不别同异”、“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

    于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这就是说可以不必过问是非,生死如一,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他不仅认为“齐是非”、“齐万物”,甚至“齐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进入神秘主义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为没落阶级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中的消极、颓废的一面,后来成为一切没落失意的阶级或集团寄托精神世界的武器。

    若以现实世界人类相对远远不完善的科技水平来看,人类之于浩瀚无垠的宇宙确实是极其渺小。

    然则,两千年多前的老子和庄子如何得知这些的呢?

    若他们不知道那些后世才得以普及的情况,那么他们的理论著述就有些无稽;若他们其实已然了解了那些绝对隐秘,则他们绝对神奇。

    比如说,庄子讲的“梦蝶”那则故事,实在是太引人遐想。

    要么,就如同上面,把他们贬低到一无是处程度;要么,似乎就只能顶礼膜拜,把他们奉为至高无上的先知!

    实则,后来中国的道教的来源,应该就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