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唐朝三世祖 > 第二百零八章 巾帼何须让须眉 二

第二百零八章 巾帼何须让须眉 二

    元日朝会文武百官齐齐赶往太极宫太极殿朝贺州县上的官员乃及各国使节也在这一天携带礼品进行朝拜

    这样的大朝会更加注重于形式方面的精彩展现一下大唐的国力当然各州县的官员也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性的讲述一下州县上发生的事情朝集使会拿着‘计薄’上朝若皇上有所询问朝集使就要将该年的该州县的政绩说上一番而统计州县官员政绩的方式一向已‘税收多少’为首以及考核州县一把手私德是否有亏

    百官当然是报喜不报忧的但倘若有人想要利用这个机会攻击政敌那当然也会有报忧的场面出现

    比如京官们在报告情况的时候杨宗站出來说了一番太常寺官员的情况他的计薄上记录着太常寺胥吏们的考绩一般不够格的胥吏不需要表述而梨园因为在太常寺也属于下辖的一个小官署郭善这个梨园令的考绩也被大致说了一番

    对郭善的评价杨宗毫不避讳的指出‘有才而无德、怠于政务、粗鲁马虎、’

    考核官员的四善中郭善的三善就被抹灭了不用说了如果杨宗的考词被认同的话郭善的乌纱帽就保不住了因为四善二十七最中郭善的三善都沒了郭善二十七最里有个再好的考词恐怕也不足以让他的考绩从‘中下’变为‘中上’如果一个不小心变为‘下下’那乐子可就大发了真说不准会出现被流放的可能性

    其实评价一个人的私德是否有亏还真不好评价众口铄金有人铁了心要污蔑你那你在干净也变得不干不净了

    不过郭善的私德是否有亏显然不是杨宗一个人说了算毕竟真正主管官员考核升迁和罢黜的是吏部所以郭善的政治生涯主要还掌握在吏部一切还有考功郎中呢但无论最后结局如何杨宗这么一说百官这么一听第一印象上就不可能对郭善有好感有这么个污点郭善三年之内是别想升迁了

    一同來朝会的还有太子和诸王子此刻听到提到郭善李泰和李承乾自然神情有异李泰不动声色的看向杨师道想看看杨宗对郭善的考词是不是杨师道授意的毕竟杨师道才是太常寺的寺卿对于部门下的考核一般性必须他这个寺卿点头才会形成奏折上禀

    杨师道半眯着眼如老僧入定一般他既然闭着眼似乎周遭事情与自己无关紧要而听了杨宗上奏的事情后也沒露出惊容那就证明他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是知道杨宗‘参劾’郭善的事情的

    沒听说过杨师道跟郭善有仇啊再说他这个朝廷大员不至于会为难郭善这个小小的协律郎吧难道是杨宗已经是他的人了所以他才会准许杨宗对郭善出手的可是杨宗小说也是个四品官儿不该是个能轻轻松松就投靠人的人

    左思右想想不通唯一能够解释的就是杨师道根本不想搭理底下的事情虽然有小道消息说他跟郭善认识但认识郭善不代表会喜欢郭善犯不着为了保护郭善而跟一个四品大员作对哪怕少卿这个职位在寺卿面前不怎么入得了眼

    再要么就是杨宗背后有人支持以至于让杨师道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杨师道虽然不是权倾朝野的人物也不可能是个允许别人随意插手他公廨事务的人吧一个聪明的一把手总该把内部斗争和外部斗争区分清楚要不然迟早有一天会翻船

    李泰一想到郭善曾经得罪过永嘉公主心里有些恍然

    杨师道跟永嘉公主有亲郭善得罪了永嘉公主就等同于得罪了杨师道了如此一來有人要参劾郭善他杨师道除了落井下石外当然不可能对郭善施以援手了得多傻逼的人才会为了一个跟自己不相干的人得罪自己亲近的人而且这亲戚的來头还不小

    李泰左右望了一眼发现果然沒找到郭善的身影听说郭善今儿病了沒來看起來有人是要趁他病要他命啊

    果然在提到州县赈灾情况时有御史台的人跳了出來禀奏:“赈灾粮奇缺臣最近听闻有人大量购买粮食得闻后曾经微服查访发现协律郎暗中购买大米不下于一万石悄悄运出长安”

    众人心中一咯噔这什么意思

    一万石粮食悄悄运出长安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说郭善在募兵马广积粮然后准备造反

    有人立刻又想到了去年一直让人头疼的獠民身上难道这郭善的一万石粮食用去资敌去了一万石粮食不少啦

    不光文武百官们惊讶李世民都是有些动容郭善家里并不缺米少粮干嘛悄悄运一万石粮食出长安去一万石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