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文学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唐朝三世祖 > 第七十七章 月饼充军粮 二

第七十七章 月饼充军粮 二

    他自个儿其实没听清楚李世民的话呢,反正就顺着李世民的话叫了一声不能。

    感觉到了大堂上的静谧,郭善抬起头来,正看见前面四丈远的距离处魏征跪在地上把屁股对准自己,然而头却扭过来往自己这边看。

    郭善抑郁的抬起头四处张望了一眼,发现群臣稀奇古怪的看着自己。

    其实比起郭善感觉稀奇的反而是那些群臣了。

    人家陛下好端端的问魏大人为什么不允许封禅呢,你跑出来喊一句不能是啥意思?

    其实郭善也感觉到了有些不对劲儿,羞愤欲死的把头压在地上不肯抬起。

    “先前,谁在说话?”李世民的声音响起,貌似很不善。

    郭善抬起头,道:“是卑臣。”

    “朕问侍中何以不许封禅,你为何出来答话?”李世民脸色有些不善。

    郭善欲哭无泪,合着您不是问我哪?那您那嗷一嗓子突然跑出来谁知道在问谁呢。

    “臣只是想到封禅危害处,所以情不自禁脱口而出,望皇上恕罪。”郭善忙说了一句。

    李世民冷笑,道:“你又有什么理由阻止朕封禅?”

    郭善想了想,咬牙只能瞎说八道了:“臣以为,还不到封禅的时间。

    “你不想让朕封禅,是认为朕的功劳不够高吗?”李世民问。

    “够高了。”

    “德行不厚吗?”

    “够厚了。”

    “大唐不安定吗?”

    “安定了。”

    “四方蛮夷未归服吗?”

    “归服了。”

    “年成没丰收吗?”

    “丰收了。”

    “那么为何不可以行封禅礼。”

    郭善咬牙,是啊,这是为什么呢?

    按道理说,这番话明明是皇上问魏大人的啊,现在咋问在我身上来了。

    郭善仔细思考了一下,如果是魏征的话,会怎么回答?资治通鉴上有没有记载?

    “臣以为,封禅徒具形式,又颇费周章。陛下功高盖世这是不需要靠封禅,天下人才都能铭记的。陛下厚德,这不是靠封禅才能彰显出来的。大唐安定在于国泰民安,然则一旦封禅,劳民伤财,安定的大唐能安定吗?蛮夷的归服在于我大唐将士之威,百官兢兢业业各司其职。然则,举行封禅牵一发而动全身。届时四方诸国来朝,边疆将士又要花费何等功夫才能在诸国来朝时显现我大唐军威?”筹措着,郭善其实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对不对,也不知道自己说的是啥。

    既然如此,他干脆胡搅蛮缠:“陛下,国家才安定多少年哪。您既为太上皇修建大明宫,又在洛阳修建洛阳宫。皇城外又兴修土木修建离宫。我大唐虽国泰民安,然而也受不了这许多折腾。我大唐国库虽不空虚,但长此以往下去,亡国不远哪。”

    他喊的声嘶力竭,其实自个儿知道大唐不是因为李世民修了几座宫殿就废了的。真正忠君的话,干脆告诉李世民把武士彠的女儿给除了才是正道。

    “放肆。”

    很显然郭善一番话招来李世民的嫌恶了,怒喝一声是真有杀了郭善的头的心思。

    郭善也未免胆怯,面若筛糠,觉得自己先头是不是演的过头了一点?现在走神的罪算是扯过去了,可犯下的罪似乎比走神惹来的罪还要厉害啊。

    “陛下,臣以为协律郎所言乃是逆耳忠言啊。”魏征立刻磕头道。

    郭善又看见上次在太上皇饮宴时那个为难自己的大胡子军官也跟着站了出来道:“臣以为协律郎年幼,非是有意触怒陛下。”

    李世民的养气功夫是出了名了的,冷哼一声,气儿似乎消了一些。

    “封禅的事儿就此作罢,列位臣工是否有本上奏?”李世民问。

    百官互相看了看,尽皆摇了摇头。李世民哼了一声,便让人退朝了。

    也没跟郭善说啥话,李世民转身带着一帮侍卫进了偏殿。

    众人都口称吾皇万岁,恭送皇上之类的话儿,唯独郭善还跪在地上不知该怎么着呢。

    终于有人拍了拍郭善肩膀,抬头一看才发现是先前给他说好话的大胡子军官。

    郭善感激道:“先前多谢将军替卑职在陛下面前开脱。”

    大胡子军官摆了摆手,道:“曾听我儿说你胆大,今日一见果然不虚。”

    郭善纳闷儿了,您儿子是谁啊?

    “敢问大人?”

    “李孝恭。”

    郭善差点吐血,原来是李晦他爹啊。

    “原来是伯父。”

    郭善欲哭无泪,朝堂上有后援军的感觉果然不错啊。难怪当官儿的喜欢拉帮结伙。这次托了李晦的面子得了李孝恭的帮助,要不然还真不知道皇上会不会治自己的罪呢。

    这边李孝恭说了两句,也就自个儿走了。那边魏征看着郭善,点了点头笑了笑,赞叹一声后生可畏。

    郭善脸都黑了,今儿闹这一出戏有一半是自己给这货背的黑锅。本